(原标题:荣获“成长价值奖”,阳光保险(6963.HK)阐释“快”与“稳”)
资本市场上经常会将不同的标签赋予特定的公司以作分类、甄别,比如成长与价值这样一个最为人所熟悉的二元分类法,就是通过业绩增速、业绩稳定性、股息回报率等多个维度对特定公司进行综合判定。
但其实这种分类方法有不小弊端,因为很多公司其实是同时具有成长股和价值股的特征,或者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这种单一划分忽略了公司可能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容易造成投资者的偏见。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真正应该做的是透过表面的标签迷雾,看到上市公司背后的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未来长期增长逻辑。
12月21日,格隆汇“金格奖”——卓越上市公司评选亦设置了“成长价值奖”,提供出类似的视角与思路。据悉,该奖项着重关注在市场发展中不断自我强化,有发展活力与成长能力的企业:既需要选对赛道,也要拥有核心技术壁垒、可持续的人才储备,能够更多地为国家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
不难看出,金格奖的评选标准兼顾到了成长与价值的双重属性,其中不少标的也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作为长期跟踪金融领域的研究员,笔者发现阳光保险也在此次成长价值奖的名单之列。
不妨就以阳光保险为例来看下兼具成长和价值属性的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性。
自成立以来,阳光保险向来以“快”著称。
2004年,张维功创建了阳光财险后,掀开了一家民营保险服务集团高速发展的序幕。2008年,阳光保险拿到了国内第七家保险集团的牌照,正式开始集团化发展之路,2021年保费规模便突破千亿大关,次年便踏入了港交所的大门。
能够在彼时并不友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中获得认可成功上市,阳光保险除了“快”还有“稳”。
而这是产寿两大业务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结果。截至2022年,阳光保险寿险保费收入683亿元,市占率2.1%,位列行业第9;财险保费收入404亿元,市场份额达到2.7%,排名第7。产寿两端双双进入行业前十,扩大集团规模的同时,有利于通过不同细分保险业务的周期错位来平抑业绩波动。
更重要的是,对保险行业熟悉的投资者应当知道,近几年险企几乎都在经历一轮深度改革转型,业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阳光保险却能够在快速转型的同时保持业绩逆势增长。
2023年上半年,阳光保险实现总保费收入678.1亿元,同比增长7.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29.0亿元,同比增长9.0%;内含价值为104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今年1-11月,阳光保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合计1088.5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这一点其实在产寿两端均有体现,但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产险还是寿险,能够持续取得优异表现关键还是产品符合客户需求。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变得愈发多元和精细,如何在新的时代基调下进行自我革新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成为了想要保持自身行业地位乃至更进一步的险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阳光保险围绕客户战略推出了“纵横计划”与“伙伴行动”。
纵横计划,即以多元化产品服务满足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需求。比如通过“主险模块化+附加险”重疾产品组合满足客户的健康管理、医疗需求;以个人养老金产品、分红年金来满足客户的养老、财富管理需求。
伙伴行动,即阳光财险面向团体客户推出的行业化专属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即打破了传统保险公司与客户间的买卖关系,真正站在客户视角与其共同管理风险,这需要其不仅能提供一般保险公司的事后理赔,更要能做到事前降低风险,真正发挥出保险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功能。2023年上半年,阳光财险为7687个重要企业客户提供科技减灾和专业风险咨询服务。
而且,为了更好落实客户战略,阳光保险还在加速拥抱数字化,这一点在当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阳光人寿通过灵犀体验计划与天枢数据平台,实现服务模式从“等待上门”向“主动服务”转变,并于2023年升级推出“灵犀3.0”版本,能够为客户提供投保流程、产品咨询、理赔指引、销售预约、售后答疑等各方面的指引,大幅提高了客户服务一次完成率。
今年年初,阳光保险还启动了“阳光正言GPT大模型战略工程”,在与多家外部大模型技术链接的同时,还注入阳光特有的知识库和数据,形成具有辨识度和特有的专业垂直能力,为公司业务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持。
结语
在传统金融学的框架下,保险行业是个盛产价值股的宝地,不少百年老店、全球金融巨头都是由此诞生。但须知任何事物不会凭空产生,企业也不会一步登顶长成参天大树,都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革新进化,成长与价值看似二元对立其实内在也是统一的。
起于行业野蛮生长时代,成熟于行业提质转型之际,阳光保险用自身的发展经历验证了上述逻辑,更重要的是,一家越来越懂客户的公司,大概率会继续在又快又稳地成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