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三季报观察:理想(LI.US/2015.HK)快步靠拢“特比”,千亿新势力即将诞生

来源:格隆汇 2023-11-10 13:12: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三季报观察:理想(LI.US/2015.HK)快步靠拢“特比”,千亿新势力即将诞生)

自主品牌卷着卷着,BBA全都要掉队。

时过境迁,原来完全被外资和合资品牌所统治的3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现在已经是中国豪华品牌的天下了?

从已经公布的三季度中国市场售价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看,不管是面对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理想汽车一路高歌猛进,牢牢占据第一名的席位。在外资和合资品牌里,现在只剩下BBA还能站稳脚跟,第二阵营的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等品牌全面进入下滑阶段,颓势尽显。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之相对应,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竞争逐渐呈现出“国进洋退”的格局,许多二线合资豪华品牌会逐渐退出舞台。

图片来源:浙商证券

其中,比亚迪和理想分别作为传统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性企业,是这场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时代打破市场固有认知、提升国产品牌认知度的战役引领者。

尤其是理想汽车,自去年四季度快速拉开与其他新势力的交付量差距之后,迅速向特斯拉、比亚迪靠拢,产品竞争力持续得到验证。目前,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特比理”三家头部格局逐渐形成,且三家车企的销量已经超过其他品牌之和。

如今,伴随着理想(LI.US/2015.HK)2023年Q3财报披露,“特比理”三家头部车企今年三季报已悉数出炉。以最新财报为窗口,通过横向对比这几家的各项关键财务数据,就会发现理想汽车的“理想”之处。

一、理想交付“狂飙”,特斯拉“失速”

首先,从销量出发,理想2023年第三季度3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99847辆,市占率高达36.58%,牢牢占据第一的宝座;比亚迪旗下的高端腾势品牌达到32733辆,市占率约为11.99%;特斯拉只有8414辆,被理想和比亚迪甩在身后。

若论增长趋势,理想2023年在高端市场的销量增长与比亚迪在2022年销量成倍增长相似。但比亚迪在30万元以下,尤其是15-25万元区间具有极大的竞争力,而理想主打3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市场。在差异化竞争之下,理想在该区间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尽管从绝对数字上来看,理想的交付体量与比亚迪、特斯拉之间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从交付量走势来看,可以看到理想的交付量一直处于大幅增长的状态,同比增速达到了296.3%,相比之下,特斯拉本季度终结了连续14个季度的销售环比增长态势(因上海疫情特殊原因扣除2022年Q2数据),同比增速也仅为27%,在三家垫底。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进一步回顾过往的月度交付量走势,可以看到理想汽车的季度交付量成整体上行趋势,且在今年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当前,理想10月已经完成了月交付4万辆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理想自交付之初便呈现爆发式增长,月交付从零破万辆用时23个月,后续月交付量突破2万、3万、4万大关分别用了13个月、6个月以及4个月,创造历史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成为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中首个达到4万交付的车企。

收入水平方面,理想达到346.8亿元,相比之下仍有差距。但由于理想本季度的交付规模同比增速强劲且产品平均定价水平也在同步增长,理想营收同比增速达到了271.2%,相比于比亚迪与特斯拉的营收增速,证实理想与其他两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侧面来看,这也验证了理想汽车具有更高的产品力和经营效率,成长动能也更为充足。

据悉,李想的微博中,提出了四季度挑战月交付5万辆的目标。按照进度来看,预计11月挑战4.5万辆,12月挑战月交付突破5万辆的交付指引。一般来说,销量的强劲增长能够高速拉升季度营收。若按此趋势发展,基于前三季度总营收已经超过821亿元,理想今年年度总营收突破1000亿已经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相比之下,为达成千亿营收目标,奇瑞用了19年,比亚迪用了23年,吉利用了35年,长城用了37年,而理想只用了8年,成为国内营收破千亿最快的车企。理想成功上岸,完成了从创业型企业向规模化大型汽车企业的华丽变身。

交付规模的高速增长,带动营收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理想的销售主力已经从去年的理想ONE成功过渡到理想L系列,价格从35万元左右上探至46万元区间,经营能力和效率持续提高,规模效应加速释放,推动单车型的均摊成本持续降低,并更直观地体现在毛利率水平上,从而形成飞轮效应,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毛利率超越特斯拉的背后,理想有何优势?

一直以来,毛利率20%既是造车第一梯队的“分水岭”,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良性健康发展的标准。今年三季度,比亚迪以前一直被市场诟病的毛利率偏低得到根本改善综合毛利率达到22.12%。理想自去年四季度毛利率回升至20%以上之后,便一直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本季度达到了22%。相比而言,特斯拉则令人大跌眼镜,毛利率再下台阶,跌至17.9%,明显低于市场上18.3%的卖方一致预期。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第三个季度毛利率低于20%,也创下其近四年来最低水平。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为何特斯拉的毛利率数据如此“拉胯”?

今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大打“价格战”,全系车型价格在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单车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需要单车成本以更高比例下降才能拉升毛利率。通常来说,特斯拉降本很大程度上依靠销量释放的规模稀释。然而从本季度的销量来看,“以价换量”的策略遇到瓶颈,导致摊折稀释效应不足,进而反映到毛利率上。

相比之下,理想在今年各大车企之间价格内卷越演愈烈的大趋势下坚持定价初心,毛利率一直保持健康稳定已经实属难得。这说明了什么?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供应链、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产品力等多方面进行解读。

其一,理想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强。理想汽车不仅仅专注于自身的提升和改变,在与供应伙伴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供应商生态。同时,理想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升级管理流程等方式,促进供应商实现规模增长和质量效率的提升,自身也得以实现技术和市占率的双重飞跃。

其二,公司组织体系的高效。在李想看来:“组织和流程确实是我们能为员工打造的最好的产品,产品升级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或价值,而组织升级带来更多的效率。”自2022年起,理想就开始启动全面矩阵型组织的升级,理想方面认为:“这样的结构,可以把持续创造的价值源源不断地运送给消费者,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产生良性循环。”对比三家企业的净利率,亦能验证这一点,尽管比亚迪的毛利率超过了特斯拉,领先于理想,但是它的净利率却比理想低,由此可以看出,在运营管理效率上理想更胜一筹。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理想汽车的产品力获市场持续认可。从产品定位上来看,从第一台理想ONE到后面的L7、L8、L9,都延续了主打家庭用车需求的定位,“奶爸车”形象深入人心。从产品的打造逻辑上来看,理想从用户需求出发,以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为原则,满足家庭用户对豪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与期待,并在产品端持续进化,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例如理想的感知品质。

得益于此,理想在净利润这种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上,同样保持着同比和环比的大幅提升。2023年Q3净利润达到28.1亿元,今年以来,理想已经连续三季度盈利,按照此趋势,有望成为首个实现全年盈利的新势力车企。而其他几家新势力仍在销量和亏损之间不断“拉扯”,其中,蔚来在前不久刚宣布将裁员10%;小鹏10月交付量虽然扭转颓势,但仍尚未能走出亏损困境。

图片来源:富途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理想汽车的荷包“鼓鼓”。截至2023年Q3,理想的自由现金流达到了132.2亿元,同比增长37.5%。相比之下,特斯拉本季度自由现金流大幅下跌74%,在一定程度上令市场为其未来的投入和发展产生担忧。与此同时,理想的现金储备也是不断往上攀升,Q3达到了885.2亿元,手握十足“安全感”,理想自然底气十足。

赚钱方面毫不手软,但在花钱方面理想却“该省省,该花花”。

在体现车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的研发费用上,理想将研发费用率保持在收入的10%上,相比而言,比亚迪的研发费用率是7%,而特斯拉仅有5%。此外,理想还长期坚定的在高压纯电、增程电动、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四大技术平台,以及系统研发,前沿项目的技术开发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本季度,理想的研发投入达到28.2亿元,同比增加56.1%。

三、与头部对打不输的理想,未来将走向何方?

鉴于上述多角度比较,尽管理想起步较晚,之前其增程式和冰箱彩电大沙发也是最不被看好的,但其财报数据依旧可圈可点,并正逐渐拉大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差距。这背后,不仅仅在于上述提到优势,理想对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节奏的精准把握亦功不可没。

新能源汽车刚崛起的那几年,业内曾经对增程式提出广泛质疑,甚至市场上有声音表示,增程式电动车是一种落后的方案。可如今,增程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势力车企的技术路径新选择。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294.36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200.6万辆,同比增长22.25%,而混动车的销量为93.5万辆,同比增长却达到了105.73%。作为增程技术的头号玩家,理想汽车无疑是“押对了宝”。

但如今,伴随整个行业洗牌、淘汰加快,新能源汽车多元化的特征逐渐清晰,市场上以增程式为代表的多元化新能源汽车品类开始走强,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并且从长远看来,随着充电桩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充电速度的提升以及大容量电池的普及,纯电车充电将会更便捷,续航也会更长。届时,增程式的最大竞争力将变得不再突出。

那么,下一步理想的快速成长还靠什么进行延续?

从公司的技术布局和研发成果上来看,理想汽车已经在纯电和智能领域筹谋。

据悉,公司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电MPV车型MEGA,切入纯电赛道。企业八周年的内部信里,李想表示,“2025年,我们的产品矩阵将包括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车型和五款纯电车型,满足更广泛的家庭用户市场。”

这也意味着,理想需要提前打好纯电车的充电基建。截至三季度末,理想超充站在全国已有109座投入使用。预计到今年年底,理想汽车高速超充站将建成500座,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四大经济带,明年将建成700座。

除此之外,公司在研发上坚持投入5C麒麟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方向,保障理想高压纯电战略的全方位落地。

而对于智驾领域,李想也有“迟来一步”的反思,并直言,“投入不足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题”。

理想汽车打造的城市NOA方案,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的能力。同时,理想汽车用BEV大模型打通高速和城市,在切换为大模型算法架构后,理想AD Max和AD Pro平台的高速NOA功能都将得到显著优化。

未来,理想还计划于今年年内向用户推送AD Max 3.0的正式版软件,提供全场景的NOA能力,并将于明年上半年向用户推送AD Pro 3.0的软件,届时,辅助驾驶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鉴于竞争对手已经在智能领域耕耘太久,面对智能化比拼再度升级的行业现状,理想补齐短板的时间正被快速压缩。不过从理想在智驾领域的投入和动作上来看,好在还为时未晚。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增长放缓,行业已经进入残酷的淘汰赛。对于企业而言,核心技术、好的战略方向、快速决策机制是制胜关键。在如此高压环境下,理想还能持续维持核心优势和进化,实属不易。

预计到2026年,理想汽车全新一代技术平台推出,将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到时已经迈入千亿门槛的理想又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惊喜?已经成为大家好奇并期待的事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理想汽车-W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