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点港股市场各类指数,指数PE及相关ETF预示反转在即?)
来源:雪球App,作者: 港股投研所,(https://xueqiu.com/5028847775/262316952)
1、恒生指数(HSI)
港股市场最重要的指数,1969年11月24日推出,属于成份股指数,最早推出时仅有33只成份股。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成股份数目几乎维持在50只,此后开始扩容,至2023年8月,成份股数量达到80只,最终目标是扩容到100只。
恒生指数每个季度都会检讨,即调整成份股,或新加入,或遭剔除。成份股包括所谓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主板上市公司,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上限为8%(理论上)。目前(23年8月底)比重排名靠前的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及美团等。近2年多以来,恒指不断扩容,但比重在1%以上的成份股仅约23只,恒指的涨跌主要还是受到少数几只权重股的影响。
此外,成份股来源于12个分类行业,按惯例还会刻意保留20只至25只香港公司。就最新8月底的收盘价计算,恒生指数总市值约21.5万亿港元,占主板总市值比例约64.35%,成交额占比约63.48%。
于1985年为进一步细分恒生指数,另推出了四大分类指数,即将恒生指数成份股再细分类为:金融、公用事业、地产和工商业等四个分类指数,但是目前这种分类已不太“流行”,关注的人已不多。
行业比重方面,占比靠前的4个分别是:金融业、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和地产建筑业,市值占比分别约32.54%、30.74%、9.86%及6.07%;对应的成份股数量分别11只、9只、14只及13只。
其中,金融业的代表是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建设银行;资讯科技业的代表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美团;非必需性消费的代表是比亚迪股份、创科实业、安踏体育;地产建筑业的代表是新鸿基地产、华润置地、领展房产基金等。
市场上还有如恒指波幅指数、恒指ADR指数等两个衍生出来的指数,前者反映恒指波动预期,一定程度反映投资者信心;后者是根据成份股对应美股ADR的隔夜市场表现,来换算对应的恒指ADR指数,通常会指引翌日恒指的开盘涨跌。
2、恒生综合指数(HSCI)
恒生综合指数不是一个在行情软件上常见的指数,但却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全面性指标。于2001年10月3日推出,涵盖了在主板上市股份总市值的约95%,成份股约522只,比重上限10%,每半年检讨一次。
港股市场的行业分类就是在恒生综合指数项下展开的,由12个行业组成,即细分为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向下包括31种业务类别,及再向下为102种业务子类别。
其中12个行业分类包括: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业、电讯业、公用事业、金融业、地产建筑业、资讯科技业、综合企业等。
比如非必需性消费行业,包涵的业务类别有:汽车、家庭电器及用品、纺织及服饰、旅游及消费设施、媒体及娱乐、支援服务、专业零售等7分业务类别,然后又继续向下细分了29种业务子类别。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主要根据其最近财年的年报中的财务资料而厘定,比如其大部分营业收入(或盈利或资产)来自某一业务类别,或与该业务类别最接近,则会被编入该业务类别。且,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为每年检讨一次,有需要时动态调整。
此外,若按市值分,恒生综合指数又被分为: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指数,这里面是在考核港股通标的时会用到的相关概念,而这三个市值分类指数分别涵盖了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总市值排名的首80%、紧接的15%及最后的5%。
3、国企指数(HSCEI)、红筹指数(HSCCI)
1)国企指数又叫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包括所谓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在港上市中国内地企业,具有很不错的指示效应,1994年8月8日推出,成份股比重上限8%。之所以叫国企指数,是因为起初主要都是涵盖的内地国企,或者说H股,不过现在的范畴更宽了,只要是大型的中国内地企业即可。
成份股数目固定为50只,最早推出的时候仅有9只,其后不断扩容,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基本维持在40只,此后则一直保持50只规模,暂时没有进一步扩容的计划。
每季度检讨,综合市值排名最高的50只被选为成份股,当然前提是中国内地企业,注册地是否在内地则无所谓。标准方面,排名在60名以下的现有成份股为从指数中剔除,排名进40名及以上的将被纳入。
目前权重较大的成份股包括:阿里巴巴、美团、腾讯控股、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平安等。
2)红筹指数的官名则叫做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主要涵盖在港上市的红筹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以外的中国背景企业。1997年6月16日推出,早期的成份股仅有9只,其后不断扩容,成份股最多一度接近50只,2010年3月以后则开始固定为25只。
也是每季度检讨,排名靠前的25只红筹股会被选定为成份股,排名低于30名的现有成份股将剔除,排名进20名及以上者纳入。
权重较大的成份股包括:华润置地、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华润啤酒、中国海外发展、中信股份等。
4、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恒科指数是2020年7月27日推出的,属于比较新的指数,但鉴于其关注度较高,已迅速成为主流的行业指数。目前成份股固定为30只,比重上限8%,每季度检讨。
成份股的筛选标准,是包括30间最大的港股科技企业,首先,业务类别要属于:工业、非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业、金融业、资讯科技业等;其次,主题需要高度相关: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数码、智能化等;第三,对创新方面的要求,还必需要符合以下最少一项:
1)利用科技平台运营;
2)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5%;
3)年度收入同比增速≥10%。
然后再按市值排名,取前30名做成份股;检讨时,排名36名以下的现有成份股剔除,排名进24名及以上者被纳入。
目前权重较大的成份股包括:理想汽车、小米集团、快手、阿里巴巴、美团、腾讯控股、京东集团、网易、百度集团、小鹏汽车等。
5、其他主题指数
1)恒生港股通指数(HSHKI),包括所有符合“沪港通”及“深港通”资格的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还进一步分为恒生港股通中小型股指数和恒生港股通小型股指数,该类指数主要方便一些ETF做股票池选择。
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包括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归类为医疗保健业的成份股,目前取成份股85只。
3)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HSIII),包括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归类为资讯科技业的成份股,目前取成份股30只。
4)恒生消费指数(HSCGSI),包括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归类为非必需性消费和必需性消费的成份股,目前取成份股50只。
5)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HSHULV),旨在反映可通过港股通买卖的港股市场高股息低波动证券的表现,成份股固定为50只,每半年检讨,成份股比重上限5%。
为了体现指数特征,在派息方面,要求连续三个财政年度均有现金派息记录,及最近财政年度派息率必须为正数且不多于100%;股价波动方面,过去12个月股价跌幅超过50%将会被剔除,过去12个月股价表现在合资格候选股票中排名最差的10%也会被剔除。合资格证券则为净股息率排名前75名的证券、
权重较大的成份股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银河、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新华保险、中国移动、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1、指数PE
截至今年8月底,恒生指数PE约11.22倍。由下图可知,当前恒指PE处于2003年以来的底部区域。近5年、10年及20年的恒指PE均值分别为12.38倍、11.92倍及13.47倍。
国企指数8月底的PE约9.52倍,如下图,也处于2003年以来的底部区域。近5年、10年及20年的国指PE均值分别为10.06倍、9.22倍及12.02倍。
恒生综合行业指数的PE情况,非必需性消费行业PE最高,达到了93.08倍,资讯科技业、必需性消费、公用事业等PE分别约27.19倍、15.86倍及13.09倍,都是高于恒生综合指数的PE;能源业、工业、综合企业等PE则相对偏低,在5倍以下,可见各行业PE水平是相差很大的。
股价方面的话,今年初至8月底,则是能源业、电讯业表现最佳,涨幅分别为20.73%、20.5%,原材料业亦累计有正收益,涨幅2.07%;其余行业均录得负收益,地产建筑业、医疗保健业跌幅均超23%,工业、必需性消费、公用事业跌幅分别约19.12%、18.9%、14.23%。
上述数据基本佐证了今年港股相对疲弱的市况,及极端分化的结构行情。
2、相关ETF
A股市场上的港股相关ETF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是其中的首选指数,资金规模相对靠前;但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些行业指数,比如医疗保健、互联网科技等相关ETF规模也累计了不少资金。
有鉴于港股行情疲弱,多数ETF自发行以来表现并不理想,多数净值腰斩,分红更是奢望,及今年以来的跌幅也有进一步扩大。但极致的惨淡过后,其实也往往会孕育着反转希望,至少港股类ETF性价比已足够高。
当前时点,美联储将美元存款利率干到了5%以上,中美利差接近4%,资金走向自然会遵循内在规律,港股市场的疲弱在所难免。
不过呢,如下图,看恒指股息率、PE走势图,自2003年以来,股息率每次到达高点,也都是PE的低点,对应的也是恒指的低点,也通常都会迎来一轮不错的上涨周期。
而这一轮的时点,出现在2022年10月,恒指股息率高见4.53%,对应的恒指PE仅约8.26倍,彼时恒指则低见14597点。所以乐观一些的话,当前料仍处于新一轮的上涨周期中。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SW(09988)$ $汇丰控股(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