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股研究 - 正文

盛业(06069.HK),供应链金融还是供应链科技?

来源:港股投研所 2023-08-07 11:56: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盛业(06069.HK),供应链金融还是供应链科技?)

来源:雪球App,作者: 港股投研所,(https://xueqiu.com/5028847775/257605249)

盛业控股集团,2017年港股创业板上市,2019年成功转主板,目前市值50亿港元左右,为港股通标的。公司网站介绍,是一家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通过“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双驱动发展。

创办伊始叫做盛业金融,是国内较早做商业保理的;IPO上市后叫盛业资本,因为业务越做越大,也开始注重打造平台能力;2021年底更名盛业控股,创新科技服务能力。

放贷是很传统的金融业务,但也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有足够的抵押物获得贷款,商业保理的抵押物之一则是“应收账款”,算是一种创新,也相对复杂。不同于银行保理,盛业做的商业保理的客户群主要是中小企业。

商业保理业务再进一步,后面被纳入了供应链金融范畴,这并非是公司给出的叫法,而是行业的衍生发展所致,并获得过官方定义与政策支持,且跟普惠金融非常搭。

供应链金融继续发展,目前便已经与数字化产生重要联系,毕竟产业链各参与方的信息开始“线上化”,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还尤其对风险控制考量,供应链科技也开始蓬勃发展。

盛业(06069.HK)的主营业务是相对简单的,但要弄懂其增长逻辑,一些关键词还是需要整理清楚。

1、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科技?

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位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

定义: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这里面的供应链主要是某一个核心企业,及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核心企业通常是某个大型国有企业,其上下游供应商、客户众多,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融资需求,整合各种信息,做好风控,给上下游企业融资,就是诸如盛业在做的事情。

金融机构放贷,一般需要“抵押物”,供应链金融据此也有三种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账款融资等,大致以字面意思理解。其中,应收账款融资适用范围最广,占比在80%以上。

关于保理的定义,也叫保付代理,或托收保付,涵义大体相近,最主要的也是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具体模式见下图:

按照主体分类,保理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后者又可以分为集团附属保理公司和第三方保理平台。集团附属保理公司一般是某核心企业下属保理公司,第三方保理平台则是独立的保理公司,盛业就属于第三方保理平台。

沙利文数据,第三方保理业务发展势头正好,2014-19年CAGR达78%,超过银行保理与集团附属保理增速。虽然2019年第三方保理业务量占总体市场最小,仅占9.6%,但预计至2024年第三方保理市场业务量将上升为7248亿元(对应 2019-24年CAGR为13.1%)。

此外,2019年银保监会发文规定关联企业的应收账款不高于40%,单一债务人的应收账款不高于50%,为第三方保理公司部分替代集团附属保理份额提供机遇。

至于供应链科技?

对于放贷业务,内部重视风险控制,外部则是获客渠道。供应链金融或者说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抵押物是应收账款,这本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需核实业务真实性,及跟踪相关业务进展等都存在一定难度。

而且,就获客来说,该类业务通常依托某个核心企业,首先需要跟核心企业有深厚联系,才可以获取其上下游业务链条上的业务情况和相关企业融资需求,并且做持续跟踪,是存在一定门槛。

所以供应链金融天然的需要“科技”加持,行业也确实随着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迎来了新突破。

比如,物联网可以提升供应链金融各方交易透明度。通过传感技术、导航技术、定位技术等方式,实现仓储和货运环节的线上化、可视化,提升终端交易的真实性,并对险情及时预警。

其次,AI和大数据也可以拓宽供应链金融服务者的信息维度,科技赋能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接入和整合相关主体的交易历史、交易习惯等信息,并对交易背后的物流信息进行跟踪,全面掌控相关主体的交易行为,基于已有信息给相关主体提供融资支持。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整合能力不断提升,融资与否决策会更加高效,必然会不断拓展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

盛业也就是有鉴于此,从一个传统的商业保理公司,逐渐搭建起来了一个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并渗透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中。

港股市场另一家联易融科技(09959.HK),就是一家供应链金融SaaS公司,服务于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需求。

2、盛业的基本面,“双轮驱动+平台模式”

公司业务分4类:1)数字金融解决方案;2)平台服务;3)供应链科技服务;4)出售供应链资产,叫法上是有点拗口的。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主要就是做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以自有资金开展业务,收入为利息。平台服务则属于普惠撮合服务,即利用自身平台,撮合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达成交易,收取一定服务费。平台服务是公司近年着重发展的业务,主要利用自身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能力,突破自有资金限制,以期迅速做大做强。

供应链科技服务包括通过提供智能企业解决方案和供应链采购系统等供应链科技解决方案,向客户收科技服务费用,直白一点就是“软件业务”。是凭借自身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know how”,开展诸如ERP、SaaS等业务,在帮助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能更好拓展金融业务渠道。

出售供应链资产,所谓供应链资产可以理解为“应收账款”这类权益资产,这本是做保理业务收来的“抵押物”,有时候也有再出售的需求。

从各业务的收入占比来看,“数字金融解决方案”业务是大头,2022年占比约75.6%。其次是“出售供应链资产”,占比约9%,但该业务是收缩的。“平台服务”业务收入占比8.9%,在持续扩张中。“供应链科技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从21年占比0.3%迅速升至22年的4%,业务取得了显著突破,且在手的项目丰富,这块业务会是未来业绩的新增长点。

下图是公司官网的推介PPT里面的截图,盛业属于双轮驱动+平台模式。双轮就是“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结单理解就是“软件”和“保理”业务。平台则是公司旗下的“盛易通云平台”。

供应链数字金融是传统业务,近年也在发力平台撮合服务。平台累计服务的客户数已经达到了12788家,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达到了1590亿元,累计资金方合作数量也提升到了107家。

科技收入超1亿元,这里是把平台服务和供应链科技服务合计在一起了,但真正属于产业互联网的“智慧工地”和“医院SPD”等业务收入约3230万元,占比还不大,但增速惊人,22年增长18倍。

对于公司的业绩增长,“供应链资产余额”这个数据相当重要,有点在手业务量的意思。2022财年,盛业供应链资产余额约119.3亿元,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则约88亿元,数据是包括了自有资金放款资产和平台普惠撮合资产。

2022财年,细分自有供应链资产的日均余额约68亿元,按此板块收入算,则对应的利息收益率约8.9%。统计公司自有供应链资产日均余额,自2018年以来均持续上涨,CAGR约26.4%,增速还是可以的。

但是,与之对应的利息收益率在持续下降,2018-2022年分别是11.6%、12%、11.3%、9.2%、8.9%,一方面因为市场利率确实在降低,另一方面则是公司业务有所调整,近3年疫情期间乃有意向低风险业务倾斜,以保障0坏账。

当然,利息收益率持续下降不是一个好事情,但国内整体市场利率下降的大环境无法左右,这个属于宏观范畴。“价”上面利空,那么公司只能在“量”上面发力了,即持续做大供应链资产规模。

此外,平台撮合的日均余额在22年约20亿元,近三年CAGR约49.7%,处于高速增长中。22年平台撮合及推介服务的平均费率约2.5%,后面日均余额的规模及费率波动是需要关注的数字。

另一个就是“借款”了,猜测所谓自有资产中必然是包含了一定的借款。22年日均借款余额约47亿元,占日均自有供应链资产约69%,借款利率约5.9%(21年6.3%)。

总的来看,关注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利息收益率,平台撮合资产规模、服务费率、借款余额等,以及留意平台服务业务、供应链科技服务业务的增长情况,大致是可以持续性跟踪盛业的基本面了。

3、增长逻辑方面,新业务+国资合作模式

第一,行业方面,国内中小微供应商融资难、融资贵、贷款流程繁琐、客户体验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交易信息的甄别也是存在一定门槛,以及当前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等也都存在数字化转型需求,如此种种都是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

第二,盛业在具体行业方面主要聚焦的是基建、医药和能源等三个国家战略性板块,目前已深入11家大型核心企业生态,触达了相关逾150万家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而现在仅累计服务了约1.3万家,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存在先发规模优势。

第三,所谓产业互联网方面,或者说公司的供应链科技服务创新业务,22年收入约3200万元,实现质的突破,目前在手合同额约7800万元。行业方面,供应链SaaS及产业数字化服务领域的市场需求达约5500亿元,竞争虽有,但体量也足够大。

而且,产业互联网是有望颠覆传统保理业务的,以前是“1+N”模式,即一个核心企业,N个上下游企业。随着供应链科技的发展,未来产业链模式将不在依存某个核心企业,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形成N个核心企业+N个供应商模式,对盛业这种平台科技公司来说是巨大机遇,后面或更名为“盛业科技”?

第四,“国资合作模式”也是新看点。即与当地国企合资成立保理公司,是盛业近年新摸索出来的可复制的合作模式,也是能迅速扩充供应链资产的方式。如无锡国金、宁波国富、象盛保理、海控保理等,都是近年落地的新项目,该4个合资平台,预计23年的业务规模分别是40亿、20亿、15亿及17亿元,相当于近百亿的业务增量(留意并表进程)。

4、其他

1)上市以来持续派息,派息率约14%,2022年派息率30%。

2)股东结构稳定,大股东持股超55%。此外,上市以来也推出了4批次的购股权计划,其中2022年就新授出了1100万份购股权。目前,还有2234万份购股权尚未行使,这几批的行使价分别6.9港元、6.68港元、6.46港元(8月4日收盘价5.12港元)。

3)港股通方面,恒指公司半年度检讨在即,8月中下旬将公布最新结果。检讨期是22年7月至23年6月,盛业检讨期的月均市值约56亿港元,按照此前部分券商给出的剔除预测值(截至3月数据,40亿以下剔除),预计8月的检讨应该是可以保住港股通资质。

$盛业(06069)$ $联易融科技-W(09959)$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