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合伙人张峰将离职 小米“第二个十年”的创业更进深水区

来源:蓝鲸财经 2023-10-09 19:05: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合伙人张峰将离职 小米“第二个十年”的创业更进深水区)

今年年初,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表示,“2023年对于小米而言,是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也是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进入深水区之时。”

10月8日,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通过邮件宣布了最新的架构调整,小米电视业务将并入手机部,潘俊继续担任电视部总经理,向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汇报;同时,成立新大家电部,业务包含空调、冰箱、洗衣机等,新大家电部总经理由单联瑜担任,向集团总裁卢伟冰汇报。

此外,小米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大家电部总裁张峰因个人原因,将于今年12月完成工作的交接。同日晚间,张峰通过个人微博账号证实了该消息。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人员及业务的调整变动都与其自身的战略选择紧密相关。

说起电视,在多数消费者的固有认知里,会将其等同于冰箱、空调等品类的大家电,但事实上,电视具有显著的消费电子产品的特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完善和进步,电视与手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为紧密,产品的应用化场景和功能集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就在刚刚过去的华为秋季全场景发布会上,华为终端BG首席何刚曾表示,“我们希望华为智慧屏不仅仅是电视,更是放到家里的超大屏手机。”

在这种行业大背景之下,将电视与手机业务合并,可以有效增强两者之间的互动,深化智能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效应,而小米也迫切地需要这种调整来寻找更多的业务增长点。

过去一年,是小米首个营收和利润双降的财年。据小米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实现总收入人民币2800亿元,同比下降14.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85亿元,同比下滑61.4%。今年,小米将经营策略进行了调整,“规模与利润并重”是其2023年的经营策略。

尽管受到行业大盘影响,但智能手机依然是小米的核心业务,占据了小米总营收的半壁江山。据小米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为1672亿元,占整体收入的59.7%。为了保持住小米的根基并更进一步,雷军也在他8月的演讲中再次向内外部强调了高端化的重要性。

而电视业务,则曾是小米非手机终端业务中发展最快最好的品类。2013年,小米发布首款智能电视机,售价2999元,创下了“行业底价”的记录,一经发售就被抢购一空;2019年,小米电视以1046万的销量位居中国市场第一,也成为首个出货量破千万的中国电视品牌。随后2020年到2022年三年的时间里,即便后来OPPO、荣耀、华为等也开始推出互联网电视,但小米电视第一的宝座并未被抢走。

但当下的智能电视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变革节点即将来临。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视品牌整机出货量为1711.5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0.5%。据小米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为47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了10.1%。

在今年二季度小米的业绩会上,卢伟冰曾表示,“小米的能力提升主要是通过三条主线实现的,关键词分别是研发、高端和管理升级。”

此次整合成立的新大家电部业务包含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而这些业务在小米二季度的财报数据中表现十分不错。据小米2023年二季度财报披露,二季度,智能家电业务同比增长高达70%,而受到季节因素推动,空调产品和冰箱产品的表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空调产品的出货量同比增长90%,冰箱和洗衣机产品的出货量则分别达到50万和30万台。

卢伟冰曾指出,小米已经完成了在大家电业务的学习曲线,接下来会强化资源整合能力,进入到大家电业务的快速发展阶段,在空调、洗衣机等方面做到资源强化,强化小米之家对于大家电展示的线下优势,提升线下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张峰离职之后,2020年雷军宣布“重新创业”之后的新增的四位合伙人即小米下一个十年的“联合创始人”只剩下了卢伟冰,王翔在去年年底已经退休,周受资则在2021年3月加盟了字节跳动,一个月后又兼任了TikTok CEO一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