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创中国的“地产+”利润蓄水池)
8月30日晚间,融创中国(01918.HK)交出复牌后的第一份财报。
2023年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融创实现合同销售额521.4亿元,回款率超过90%,实现收入584.7亿元,同比增长20.5%。上半年累计交付房屋超11.8万套,位列中指研究院全国交付套数第二位。
与此同时,融创服务、融创文旅等经营性业务也明显恢复,业绩表现亮眼,这些早年布局的“地产+”业务,正逐渐显现利润“蓄水池”的作用。
中报获核数师“无保留意见”
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艰难复苏阶段,城市分化明显。根据中报,融创中国的收入增长得益于高能级城市的布局优势,销售贡献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
截至6月30日,融创中国的权益土地储备约1.22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货值约1.39万亿元,超7成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可以看到,经过持续努力,融创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恢复已有初步成果。
保交楼方面,融创积极申请纾困基金及配套融资推动复工复产,第一批次及第二批次保交楼纾困基金已落地约190亿元。上半年,融创在62个城市完成超11.8万户房屋交付,交付总户数同比增长31%,位列中国指数研究院全国交付套数第二位。同时,房屋竣工率的持续回升后续会提高收入结转效率。
债务重组方面,今年1月,160亿元境内债券重组完成;约百亿美元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已拿到87%同意票,实质性完成,有望于年前完成所有流程。
在盘活资产方面,融创已与华融、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信达资产、陕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头部AMC展开合作,合作规模超过240亿元,包括上海外滩壹号院、武汉桃花源、西安曲江印、咸阳森屿岛等多个重点项目陆续迎来盘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核数师立信德豪对融创2023年中报给予的是“无保留意见”,相较2022年年报的“无法作出意见”,有了明显的改善。
“地产+”业务业绩表现亮眼
8月底,随着上市房企、物企密集公布上半年财报,在地产业绩相对“暗淡”的同时,物管、文旅等经营性业务却率先恢复,业绩表现亮眼。
经历了去年的业绩低谷期,融创服务上半年核心指标有着明显改善,实现收入约34亿元,其中非关联业务收入32亿元,同比实现约13%增长。毛利约8.5亿元,归母净利润3.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可用资金42.2亿元,无有息负债和对外担保。
在市拓上,秉承“聚焦45个核心城市,推进有质量外拓”的思路,融创服务上半年市拓新增单年饱和收入约2亿元,新增项目全部位于核心城市,且新增签约额Top5城市占比65%。
去年底,疫情恢复常态化管理,消费市场呈现强势复苏态势。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显示,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
抓住市场机遇,融创文旅也实现经营快速恢复,上半年实现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5%。今年暑期,融创文旅旗下的主题娱乐板块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商业板块客流同比增长36%,销售同比增长37%;酒店板块7月入住率升至59%;冰雪板块客流增长近40%,8月新开西安热雪奇迹项目,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雪场,一经入市就引爆当地夏季旅游消费热潮。截至目前,冰雪板块管理的已开业室内雪场数量达到8个。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今年以来,多部门已将促消费列入下半年工作重点,加快部署系列措施。围绕大消费建构的相关产业,也将进一步迸发出强劲的增长势能。
而当下,地产市场整体还处在深度调整中,房企既要解决保交付、债务问题,经营恢复等问题,也在积极建构新的利润支点。从融创的财报看,早年布局的物管、文旅等“地产+”业务,业绩贡献提升,利润“蓄水池”的作用正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