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安健康,找到了医疗服务的价值密码)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需求,围绕医疗和健康服务衍生的产业,却苦于无法和用户建立足够紧密、长期的联系。由此,也不得不面临价值从何而来的问题。
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以下简称“平安健康”)在此前发布2022年年报时,曾以自身业务为基础,一针见血地总结出三大支付方: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渠道(F端)、企业客户(B端)和个人用户(C端)。
相较于传统互联网医疗企业死磕C端见效慢的缺陷,平安健康曲线作战,凭借先行建立B端和F端优势、再向C端渗透的“树型成长”方式,为医疗服务的价值路径做了一次全面梳理。
如今,成果正在显现。8月24日,平安健康发布的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22.2亿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长至46.5%,同时伴随着毛利率上升和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的佳绩。
离盈利越来越近,平安健康正逐渐改写着市场对医疗服务价值的预期,也展示了自身的更多潜力。
B端需求上行,业绩增长因“慧眼识金”
在本次报告期内,平安健康依旧延续了从自营转向平台、对非核心业务作出战略性调整的基调。
目前,整体进度已接近尾声。因此,一方面其费用率得到显著优化,带动了业绩质量提高。例如销售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超过10%,而毛利率则同比提升了5.6个百分点至32.2%,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7.2%至2.45亿元。另一方面,平安健康的核心业务表现,正在显著提高,H2的表现预期十分积极。
在这样的势头中,从此前划定的业务模式看,平安健康增长的核心力量十分明显——从付费用户数看,F端过去12个月服务的付费用户数超3800万人,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13.3%;B端过去12个月服务的付费用户数达到约390万人,环比显著增长32.4%,同比大增90.2%。
我们已知,平安金融生态对平安健康的获客助力良多,本次报告期内其付费用户数在平安集团个人金融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16.6%,带动F端收入同比增长12.6%至10.78亿元。那么,对业务质量要求严格的B端,在上半年取得了收入同比大增88.9%的成绩,可以说靠的是平安健康的“慧眼识金”:既选对了切入方向和核心受众,又做对了选择,拿到了市场的认可。
《上海市企业健康促进调查报告》显示,职业人群的健康素养认知不达标,企业主动健康状况也仅仅在职业健康等维度取得合格成绩,对于健康服务、数字化管理等理念则有明显欠缺。
B端企业,需要的是规范、集中、体系化的企业级服务。难点在于需求路径不明确,即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To B服务的专业性要集中在一方,这无疑是一种稀缺品质。
凭借丰富的服务经验,平安健康从具体痛点出发,完成了这个闭环。
港股研究社认为,资源配给、就医流程、服务跟踪,是当前用户医疗服务主要的痛点。平安健康围绕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价值,恰恰针对这些痛点。例如,平安健康为某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打造的近乎全国化的高标准“医务室”,通过对属地资源的整合,提供全国三甲医院和知名体检机构的预约服务,在流程上提供协助陪诊和就诊报告解读等定制化服务。
平安健康的企业健管服务核心在于“体检+”及“健管+”,以医疗服务各环节为抓手,持续升级“易企健康”企业员工健康管理产品体系,可以因人施策,让企业和员工都满意。周到、省心、高质量,也令平安健康广受企业客户认可。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平安健康服务企业数累计达到119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449家,覆盖近390万企业员工及用户,过去12个月内付费用户数保持稳健增长至超4500万,存量大型规模企业客户续约率高达近90%。
有了B端服务的衬托,平安健康对F端的渗透能力提升也就不难理解——比如保险+健管+医疗的三位一体,仍然是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挖掘需求、提供权益。平安健康联合平安人寿升级的臻享RUN(2023)健康服务计划,便是以用户为核心,以服务而非金融产品的设计为抓手,强化获客。
从平安健康的业务路径中可见,F端和B端最终都高质量触达了C端用户,核心都是可靠的医疗服务。要留住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用户,同样要求专业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在线。业绩显示,平安健康已经逐渐完善了F2C和B2C路径,开始实现C端的最终价值。其底座,就是基于硬核医疗服务能力的家庭医生会员制。
医疗底色撑起模式价值,平安健康高质量发展
医疗服务能力始终是平安健康的硬核底色。一方面,“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网络”的模式,本身就架构于专业能力之上;另一方面,家庭医生会员制以人为触点,串联起了医疗价值和服务价值。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平安健康建立了覆盖22个科室的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在触达各类客户的过程中,家庭医生会员制持续凸显平安健康的硬核医疗底色,是平安健康的核心竞争力。其为平安健康创造价值的能力,可以归于几个特殊的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是“链接”。平安健康的家庭医生不是孤立的服务体系,而是有着线下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到线、到店、到家”的全流程服务链路管理。截至2023年6月30日,平安健康合作医院数近4000家,合作药店22.6万家,合作健康服务供应商近10.3万家,合作体检机构超2000家。
关键词之二,是“质量”。为了让庞大的家庭医生队伍,以及海量规模的医疗服务供应链统一发挥最佳效果,平安健康搭建了“4S供应管理流程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全流程严格筛选。在专业度上,平安健康累计签约近2400位名医专家,并围绕八大专科建立了23个专病中心,提高医疗能力。
在服务层面,平安健康针对长病程用户打造了专病会员服务,打造主动式的跟踪服务,提高用户获得感;同时深度剖析“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医疗+健康”的流程,打造了830项细分服务,每项服务均设置SOP标准作业程序。在高度标准化之下,过程协同有迹可循,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有了明确保障。
关键词之三,则是“科技”。AI技术席卷各行各业,平安健康也走在行业前列,为医生提供了一系列科技增效工具。例如AI辅助诊疗系统,目前已覆盖超过2000种疾病的诊断知识,导诊准确度超过99%;"PINGAN GPT"—Askbob医生站,截至目前已服务140万余名医生,日均提供诊疗辅助决策次数达27万次。
多维度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将推动平安健康在不同业务端口建立用户信任、提升服务体系价值。长远来看,这也是其根植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土壤、枝繁叶茂的重要保证。而在业绩层面,以医疗服务为核心,意味着刚性投入占比低,却能建立极强的信任感,获得用户选择,在长周期中获得更高回报。
可以确定的是,要为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显然需要长期针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家健康管理认知及需求现状研究报告》曾指出一个意义丰富的事实,虽然95%的企业家有强烈的健康管理需求,且态度积极,但由于担忧便利性问题,他们搁置了对家庭医生的需求,从而让全生命周期的其他服务也无从延伸。这种情绪再蔓延到公司层面,因为对成本的不了解,企业为职工提供健康服务的信心也不足。
所以,提升商业模式含金量,势必需要与用户加强连接,展示自己成本、服务能力的多方面优势,这是平安健康正在践行的道路。
例如,法巴曾在研报中提到,以B端和F端切入,实际上把握到了利润较高的客户,对毛利率提升意义明显——半年度报告已经验证。华泰证券则在此前的一份点评中指出,与平安集团的协同,会让平安健康在捕捉医疗保健需求的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增长也证明,B端和F端切入确实“殊途同归”于C端,抓住了最核心的客户,提高了渗透率。
与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增长高度同频,就是与所有用户且伴且行。只要持续获得认可,就不怕业绩不释放、估值不合理。行稳故而致远,平安健康的标杆效应,正越发明显。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