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股研究 - 正文

中国财险(02328.HK)近期股价大涨的逻辑

来源:港股投研所 2023-05-08 14:57: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财险(02328.HK)近期股价大涨的逻辑)

来源:雪球App,作者: 港股投研所,(https://xueqiu.com/5028847775/249733490)

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市场异常火爆。

经历了三年疫情“魔幻”期,大众压抑的消费需求亟待释放,前段时间今年首季宏观经济数据也还不错,经济复苏似乎触手可及。但是反映到股市上却未必见得有这么乐观?

恒生指数自二月以来最低下跌超1成,板块持续性也比较弱,目前市场比较达成共识的三大主线分别是科技、消费、中特估。消费不用说,刚需最坚挺;科技放在近期有GPT热点,放在远期更是拥有星辰大海;而中特估尤其值得关注,不动则已,动则一鸣惊人。

资料来源:富途牛牛

自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这一概念于去年11月被提出以来,港股央企板块俨然走出独立行情,已经刷新历史高点位置。曾经,上市央企的经营效率和股票流动性多为市场所诟病,改善这一情况需要政策端自上而下的推动。随着越来越多政策层面的强调,央企效率和估值亟待改善的信号已经比较明确。当然,中特估概念的热度可能会有波动,但是基本面、赛道均占优势的央企价值将是长远的。

一、集多重概念于一身

当下布局,宜以稳为主。

单从近期走势来看,根据富途牛牛数据,中国财险(02328.HK)股价(前复权)四月以来接近以九十度角拉升,不断刷新52周高点记录,距离其2015年5月创下的历史高点位置也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公司在4月底发布了今年Q1业绩公告,表现超市场预期,多家券商给予积极评级,风头无两。

对于笔者而言,中国财险最具吸引的是其受到多重概念催化。多概念叠加,将有利于中国财险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市场环境中抵御风险,增强后续走势的确定性。

中特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是中国财险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全部内资股,占其所有股份的68.98%。中国人保实控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是中央国家机关。因此,中国财险属于央企,长期受益于国企改革概念,有望受到政策端更多支持,将有更强动力去提升ROE以及估值水平。

消费复苏。按保险标的分类,保险主要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相较于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更具“消费品”属性。以去年年底疫情防控政策重大优化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其后国民经济向上驱动力变强,为消费复苏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不管是强复苏还是弱复苏,总归有利于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再加上重大不确定事件后人们寻求“安全感”需求提升,对于财险公司来说,都将是益处更多的。

新能源车。车险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表现与汽车消费市场表现紧密关联。汽车是工业领域量价最高的行业,新能源车近年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亦为财险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二、稳居行业龙头,业绩仍具向上潜力

中国财险(PICC P&C)的前身是1949 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国内历史悠久、业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国有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居全球财险市场前列。如前文所述,中国财险属央企,但其股权结构上不乏多元性,除了第一大股东中国人保以外,贝莱德、资本集团、先锋领航及施罗德列席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达2.11%、1.52%、1.21%、0.85%。

中国财险的经营范围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农业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船舶保险等人民币及外币保险业务;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资和资金运用业务

人保财险(即中国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号称国内财产保险三巨头,中国财险又是龙头中的龙头。2022年,中国财险实现原保费收入约4854.3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3%,产险市场份额32.7%,远高于平安产险(约20%)以及太保产险(约11.46%),维持在行业首位。整体来看,2022年三巨头合共市场份额占到约64.16%,市场格局稳定,集中度逐步提升。

财险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对简单,牌照在手,靠承保与投资双轮驱动,考验的是资产运营的质量。中国财险的业务主要划分为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投资业务。保险业务方面,机动车量险收入占大头,这块的收入超过了50%,其次是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农险等。

资料来源:中国财险2022年报

盈利性方面,“13精”定义的牌照收益率为,

财险公司牌照收益率=承保利润率*承保杠杆+投资收益率*负债支持资产的投资杠杆

其中承保利润率考验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2022年,中国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为97.6%,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费用率25.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就行业整体水平来看,中国财险以上两大重要指标水平表现偏优。

基于市场不确定性,中国财险投资收益这块波动比较大,中国财险2021年投资净收益达到约36.34亿元,2022年投资净损失达到约37.06亿元,可谓冰火两重天。不过,就中国财险历年税前利润总额结构来看,大多数年份内来自投资业务的利润占大头。2022年,公司实现总投资收益约206.04亿元,较上年度同期减少55.5亿元。

整体来看,2022年全年,中国财险实现总保费收入4,875.33亿元,同比增长8.5%;机动车辆险业务实现总保费收入2,711.60亿元,同比增长6.2%;非车险业务实现总保费收入2,163.73亿元,同比增长11.4%;非车险业务总保费收入占比44.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更为均衡。期内,公司实现承保利润约103.29亿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88.08亿元;整体净利润达到266.53亿元,同比增长19.2%;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7%,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得益于赔付率相对偏低的家庭自用车辆保险业务占比较高,中国财险的车险业务质地偏优,这是公司的一大“定海神针”。国内商业车险费率经历三次改革,2020车险综合改革正式实施一方面让车险保费短期承压,另一方面使得业内马太效应加剧,头部险企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作为行业龙头,中国财险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若其能维持运营效率的领先性,将有望实现业绩持续向上。

日前中国财险今年首季度业绩出炉,实现净利润95.08亿元,同比增长22.04%。实现营业收入1152.58亿元,同比增长9.39%,其中,保险服务收入1075.20亿元,承保综合成本率95.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从趋势变化看,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后,各地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迫使行业综合成本率水平上升风险加大,中国财险首季表现值得肯定。

策略上,为了提升资产运营质量,中国财险主动出清高风险业务,且通过“三湾改编”优化内部架构。此外,科技赋能也是其提升资产运营质量的一个重要面向,具备巨大潜力。2022年,中国财险家庭自用车客户在线化率95.7%,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分散型非车客户在线化率84.8%,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在线化平台总用户数超过1.14亿人,同比增长29.4%;车险“一键续保”保费收入16.96亿元,同比增长29.6%;人保e通app出单保费1,041.43亿元,同比增长20.7%,科技赋能成果显著,将有利于其业务结构的进一步均衡。

三、估值向上空间几何?

不得不承认,一波急涨后,中国财险的股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其估值向上空间也成为一个颇富争议的话题。

疫情三年,带给大众的影响是深远而持续的。消费市场,房子好像真的不怎么卖得动了,大家大钱谨慎着花了,其他小钱却更放得开了。相比以前,大众投资健康、投资踏实安心的意愿更强烈了,再加上新能源车强劲动能,总的来说,财险行业长期向好发展且强者更强。

而且,分析中国财险的走势,该股的这一波上涨行情启动其实要晚于港股央企板块的启动,也是晚于港股保险板块行情启动的。可见,早期的时候,市场还是十分谨慎的,尽管具有“中特估+消费复苏+新能源车”多重概念加持,风声鹤唳的投资者们仍是待公司业绩向好信号进一步明确后才开始加注。

数据来源:阿斯达克财经网,截至2023年5月5日收盘,港股市值以港元计

就估值而言,即使已经上涨颇多,中国财险的市盈率、市帐率水平在大型财险公司中依然不算太高,公司的分红比例及股息率更是处于行业中的领先水平。中国财险有龙头优势坐镇,基本面有亮点,由此,“中特估+消费复苏+新能源车”多重概念能够在当前时点给予市场足够信心,也能为长远估值中枢上抬给到有力支撑。

$中国财险(02328)$ $中国人保(SH601319)$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