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跑步上市”募资125亿!背靠中芯国际的中芯集成成色如何?)
最近几年,处于风口上的半导体迎来了蓬勃发展期,行业内也掀起了一波上市潮。
近日,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集成”)首发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引起了广泛关注,原因包括“募资金额巨大”、“持续亏损”等等。
那么这家带有“中芯”标签的公司成色究竟如何?
“跑步上市”,首发募资125亿元
中芯集成成立于2018年,只用了4年多时间就走到了上市这一步,让不少人惊叹这才是“跑步上市”。
据悉,中芯集成主要从事MEMS和功率器件等领域的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系统代工解决方案。
中芯集成的工艺平台涵盖超高压、车载、先进工业控制和消费类功率器件及模组,以及车载、工业、消费类传感器,应用领域覆盖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储能、消费电子、5G通信、物联网、家用电器等行业。
该公司此次登陆科创板拟募资125亿元,用于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二期晶圆制造项目,并计划拿出43.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同花顺数据显示,中芯集成125亿元的首发募集资金额放在整个A股市场中,可以排在第41名(其他已上市公司的募资额以实际募资额为准),位置相当靠前。
而如果单独比较A股市场半导体概念股的首发募集资金额,那么中芯集成目前排在第2位,仅次于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的532.3亿元。
中芯国际是第二大股东,日后或变竞争对手?
其实看名字就知道中芯集成和中芯国际这俩半导体产业的“圈钱”大户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
据了解,中芯集成是在绍兴市人民政府的撮合下成立的。
初期,绍兴市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越城基金”)、中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控股”)对中芯集成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8.03%、23.47%。
其中,越城基金是绍兴市政府为支持当地集成电路产业成立的持股平台,中芯控股则是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
而经过股改后,截至最新招股书披露日,中芯集成的第一大股东越城基金持股比例为22.70%,第二大股东中芯控股持股比例为19.57%,由于任一股东均无法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因此该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与此同时,中芯集成与中芯国际的业务往来也十分密切。
中芯集成回复交易所问询时提到,中芯国际曾向其转让了MEMS及功率器件业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并授权了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原中芯国际体系内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转移至公司。
具体而言,该公司分别于2018年3月21日、2021年3月21日与中芯国际上海、中芯国际北京、中芯国际天津签署了《知识产权许可协议》《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之补充协议》,中芯国际授权许可公司使用微机电及功率器件(MEMS&MOSFET&IGBT)相关的573项专利及31项非专利技术从事微机电及功率器件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业务,许可期限长期有效。
为保证公司顺利承接并持续经营相关业务,自2021年3月21日起三年内,中芯国际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控股子公司及其他实际控制的子公司不使用上述相关知识产权开展微机电及功率器件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3月20日后,中芯国际将不再对限制竞争期限进行续期,届时存在与中芯集成从事相同、相似业务的可能。
好消息则在于当下市场的国产化率并不高,因此国内厂商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如何实现对海外厂商的替代上,短期内暂时没有中芯国际变成竞争对手的问题。
另外,数据还显示,2019年、2020年,中芯集成向中芯国际上海和中芯国际深圳合计采购占比分别为55.76%、30.48%。中芯集成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公司自有生产线尚处于建设期,为快速提高业务规模,公司委托中芯国际进行晶圆部分工序加工制造,向其采购半成品晶圆、光罩等所致。
总的来看,中芯集成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所以才能这么快从成立走到上市。
持续亏损多年,消费电子贡献收入占比高
不过,这家公司的来头虽然不小,且所从事的行业近些年也是炙手可热,但其业绩表现却多少有点“一言难尽”。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1-6月,中芯集成的营收分别为2.7亿元、7.39亿元、20.24亿元、20.31亿元,其中晶圆代工是主要收入来源。
从利润端来看,上述各期内,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亏损7.72亿元、13.66亿元、12.36亿元、5.73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5.68亿元。
不难发现,中芯集成的营收一直在迅猛增长,但却深陷亏损泥潭之中。
中芯集成解释称,由于公司生产线建设及扩产过程中无法及时形成规模效应,在短期内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公司产品结构尚待优化、成本尚需进一步管控,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大,公司在未来短期内可能无法盈利。
具体是多久呢?
根据中芯集成的测算,预计公司一期晶圆制造项目(含封装测试产线)整体在2023年10月首次实现盈亏平衡,预计公司二期晶圆制造项目于2025年10月首次实现盈亏平衡,在公司不进行其他资本性投入增加生产线的前提下,则预计公司2026年可实现盈利。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上述各期内,中芯集成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分别为1.9亿元、5.59亿元、13.24亿元、8.37亿元;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晶圆代工收入比例分别为78.53%、89.45%、71.75%及59.15%,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占比依然很高。
众所周知,近两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行业基本都处于“寒冬”之中,何时复苏还很难说。
结语
近期A股市场表现疲软,新股上市后的整体表现也比较一般,时有破发出现。
而中芯集成募集巨资,又尚未盈利,上市后投资者会不会买账比较难说,破发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