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米造车,智能化靠自研,电动化引外援)
为了不让大家忘记小米在造车这件事,雷军经常发布言论,为小米汽车的出场热热身。
“汽车行业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玩家手中;
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以上是雷军本人在Twitter关于电动汽车的最新言论。雷军的用意更像是给小米忠实用户们提振一下信心——“小米要冲进TOP5”。
这个观点倒是契合了之前华为余承东关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主力玩家将不超过5个”的言论。
蔚来的老板李斌之前也是口掷豪言:“我们希望到2030年成为全球前五名的车企之一。”
马斯克就更是如此,“金句”不断。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子赛道,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是比较清晰的,智能化方面,小米选择自研为主,投资为辅;在电动化方面,主要投资为主。
01 智能化,自己动手
在今年8月份的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将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并向外界公开了小米汽车的研发进展。
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已组建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到今年年底预计突破600人,全栈算法均将自研。
在发布会现场,小米在自动驾驶方面展示了最新的成果,包括了一键召唤车辆、自动领航(城市路况的NOP)、自动进出匝道、主动变道、无保护掉头、无保护自动右转、自动绕行临停车辆、自动环岛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自助代客泊车(无人泊车)以及机械臂自动充电等功能。
除了机械臂自动充电稍微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其他的功能,其它的车企几乎都能实现了。
如果放在两三年前,小米的自动驾驶和高阶辅助驾驶的确会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但现阶段这个配置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操作。
因此,与其说小米是在自动驾驶方面大秀肌肉,倒不如说是怕外界以为自己掉队了而做出的“求生欲”动作。
按雷军所说,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首批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小米手机方面的研发队伍切换到智能汽车赛道,技术层面难度并不大,这是小米、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涉足汽车赛道的天然优势。
但,小米的短板很明显,那就是在电动化方面之前毫无积累。毕竟,蓄电池与动力电池是天壤之别。
02 电动化,借助外援
小米布局电动化赛道的方式,说实在的,跟恒大那种“买买买”、“合合合”那种策略区别并不太大。
只不过,雷军本人是投资人出身,很会下注。
动力电池方面,雷军投资了珠海冠宇、赣锋锂业、蜂巢能源、中创新航4家动力电池企业。
钠离子电池方面,雷军牵头的顺为资本独家投资了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珈钠能源成立于2022年4月,是一家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商,主要产品包括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
固态锂电池方面,今年3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卫蓝新能源入股,投资比例1%。
小米现在并不急,而是怕消费者(尤其是米粉们)误会,忌讳被拿去跟恒大汽车作比较。
上个月,雷军还在社交平台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有些人认为小米已经错过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时间窗口。对此,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还有很多机会。”
小米需要给外界展示出镇定自若的创业氛围。
根据计划,小米期待首款车最晚可在2024年完成批量生产。同时,雷军还给出了令人咋舌的数字,“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由于当年埋头重整金山,雷军错失互联网风口,一直深感遗憾,“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小米汽车在去年官宣时,雷军曾表明:“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要创业好项目。我愿押上人生全部的信誉,亲身领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能否造出小米手机那般性价比的汽车,这恐怕是广大消费者最关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