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报前瞻 | 手机业务拖累,小米Q2业绩或大幅下滑!仍有机构看好下半年业绩)
编者注:IDC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降25%,手机占营收贡献超60%,有机构预计营收下滑约20%;展望未来,IoT或成胜负手。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小米的长期价值?>>
编辑:Desmond
8月19日,小米集团-W的2022Q2业绩将会在港股盘后发布。
回顾小米这半年来的历程,有许多惊喜的东西,比如在造车这件事上不断取得突破,团队日趋完善,据说2022Q4会有产品面世;智能手机也在按照高端化的路线继续前行;甚至还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小米通往星辰大海的脚步可以说是相当坚定且迅速。
但仰望星空的同时也需要脚踏实地。在一些机构看来,这一次的业绩数据,恐怕已不能再用野蛮生长、疫情修复时期的眼光看待了。
一、降温的智能机
此话怎讲?业绩预期将会如何?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根据彭博一致预期,小米Q2营收698.64亿元(人民币,下同),调整后净利润为19.88亿元;东方证券预计小米Q2 营收约695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9.4 亿元;中金公司认为小米Q2营收将同比下降至697.68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将同比下滑至19.70亿元;国盛证券则是给出了营收691亿元、non-GAAP 净利润19亿的判断。
总体上看,这几家机构的预测都体现了营收和利润的下滑:
而这部分的下滑,又与全球智能手机的消费疲软脱不了干系。
智能手机业务在小米的营收结构中,仍然拥有比较大的比例。其中超过60%的营收都是来自其手机业务,其次才是面向未来、充满想象力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25%。
小米智能手机近年来的出货量,则稍显疲软。据中金公司引用Canalys数据显示,2Q22 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5%至3960 万台,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14%,保持了全球第三的排名。
IDC的数据则显示,2022Q2小米份额为13.8%,同比下滑3.1个百分点。
但手机出货量的下滑,其实也不仅是小米的问题。在东方证券看来,由于俄乌冲突、欧美通胀、国内外疫情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公司智能手机、IoT 产品出货承压,同时手机需求的疲弱也对互联网业务的短期弹性产生一定影响。
当我们将IDC的手机出货量数据修匀之后,会发现整体出货量在走下坡路。
不过,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还是有一些两点的。
2022Q1小米智能手机均价(ASP) 同比上升14.1%至1189元,而回顾过去几年ASP的走势,整体也在不断增长。东方证券认为这是高端化战略效果已经显现,从长远来看,手机业务的恢复态势仍然值得期待;国盛证券看好2022H2推出的更多高端机型,推动ASP 健康提升。
互联网业务则可能因手机需求下降,受到短期影响。
2022Q2国内外智能手机出货量波动,短期或影响公司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但长远来看,预计小米在境外的互联网业务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因为截至2022Q1,公司MIUI 月活跃人数已跨入5亿俱乐部,并呈稳步提升趋势,为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中金公司预计2022Q2这项业务收入同比略增长2.0%至71.74 亿元,体现较强韧性,同时毛利率或受益于高毛利的广告业务占比提升而有所恢复,毛利率环比提高1.2ppt至72.0%。
二、慢热的IoT
对于占营收比重超过25%的IoT业务,机构之间则存在较大分歧。
中金公司认为,海外宏观经济低迷致IoT需求不振,料互联网广告毛利率环比有所提升。考虑二季度全球宏观经济低迷、通胀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该机构预计IoT业务收入同比下滑6.0%至194.91 亿元,其中扫地机等品类需求低迷,但我们观察到国内618 促销期间小米空冰洗有亮眼表现。
东方证券表示,尽管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新冠疫情以及境外物流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公司产品矩阵的不断拓宽,IoT 业务仍然韧性十足。2022Q2以来,小米陆续公布激光打印机、智能门锁、眼镜相机等产品,纵向拓展IoT产品深度,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增量空间。
国盛证券预计2022Q2,IoT国内业务在618 大促的推动下或保持健康增长,但境外市场受俄乌冲突、国际物流因素等影响有所承压。毛利率方面,今年以来面板价格有所下降,预计电视毛利率有望回升、推动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
对于IoT这个大方向,市场应该不会有太多异议。
事实上,小米旗下的智能家居、汽车、AR/VR等产品都可以归为IoT之列。
通过物联网将生活场景连接起来,人们不需要双手,就能轻松实现与生活环境的互动。更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和流量,将成为互联网行业实现增长、反哺科技创新的新蓝海。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今年国务院引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可见国家、企业层面的重视。
比较大的分歧在于商业逻辑,以及市场潜力。
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共识,那么对于这部分业务估值的多空博弈就会继续下去,对于真正确定小米长期的价值没多大帮助。
其实理论上让IoT的逻辑跑起来不难,几十元的物联网套件在电商平台上到处都是。但如何确保无数场景产生海量Corner Case(极端情况)的情况下,实现整个逻辑的稳定性,以及如何最终解决应用场景和变现的问题,所以时间是朋友也是敌人。
这也是为什么对未来赛道的超前布局,需要巨大的勇气。
三、直面困难,好事将至
几天前(8月11日)对于小米集团-W的粉丝来说,是个大日子。
7款新品的发布,涵盖中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硬件、AIoT生态链产品,甚至还有一个叫“铁大”的机器人。
总的来说,小米对未来的理解仍在不断变得深入。比如Mix Fold 2的极致轻薄路线显然解决了折叠屏手机在厚度和重量上的短板,携带时不容易在兜里倒出晃荡,在体验层面上就是一个很大的改进。其他参数就不再赘述了,相信大家已经从其他渠道了解了很多。
小米汽车也公布了新的进展——小米自动驾驶采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不过这次是在汽车还没见到一个车轮的情况下,直接从软件层面往下搞,截至目前,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组建了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
人性机器人CyberONE“铁大”也很有意思,名字听起来“很好养活”,各方面也可谓新鲜感十足。比如它能感知用户的情绪,声音也很好听。说起来,机器人很可能是下一个万亿赛道,解决的是“工具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有点意外的是,小米推出人形机器人的速度,居然比马斯克还快了一步。要知道这个产业还处在讲故事阶段,秀肌肉的味道明显大于实质商业意义。
这当然也符合预期。眼前的AIoT、机器人、智能驾驶不外乎一个核心难题,我们看到了极强的产品开发、软件研发能力,可一旦回到商业变现的层面,似乎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诚然小米的目光看得很远,但星河路上难免有现实问题的牵绊。
正如雷军8月11日的演讲中也提到了穿越艰难时刻的感悟:既然这些痛苦难以回避,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直面这些痛苦,在痛苦中坚持前行……
以及那句点睛之笔——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栏目简介
盛言牛熊:华盛通美港股观点类栏目,精选主流财经媒体和意见领袖评论。即时分析行情热点,揭示投资机会,纵论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Monsieur Desmond,持证爬格子专员,重度历史和宏观er,现实中充实的新能源车司机、科技硬件盲目爱好者,市场风云变幻中,本着新闻批判精神,搬运严肃正经的财经观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