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华洞察】美股的耀眼光芒能持续多久?)
2022年8月10日晚,隔洋彼岸的美股三大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大涨,分别上涨1.63%、2.89%和2.13%,一下子提振了全球资本市场。
其中苹果(AAPL.US)大涨2.62%,微软(MSFT.US)大涨2.43%,谷歌(GOOG.US)大涨2.68%。
原因不言而喻:美刚刚公布的CPI数据终于有了稳定下来的迹象。
美最新公布的2022年7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为8.5%,终于从6月份的高位水平9.1%回落,而且也低于市场预期的8.7%,见下图。
其中能源价格增速放缓是主要的原因。七月份能源CPI在六月份到达41.6%的高位后回落至32.9%,汽油价格、燃料油价格以及天然气价格涨幅都有所收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7月份的食品通胀率却突破10.9%,是197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之后的核心通胀率为5.9%,与上个月持平,但低于市场预期的6.1%,见下图。
通胀率降下来了,是不是意味着美股从此走上牛市的康庄大道?
笔者认为,通胀率并不能为美股后市定调。
影响美股表现的因素:加息预期和企业业绩
当前美股表现主要受到加息预期的影响。
美联储的鹰派还是鸽派取态,引发了市场人士一时悲观、一时乐观的预期。以这次通胀为例,通胀率有所下降,让华尔街变得乐观——认为之前加息遏制通胀的效果在浮现。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通胀率不如上个月高,主要因为能源价格的回落,能源价格回落的原因并非石油产量上升,而是因为石油需求量萎顿不振,要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计划增产幅度少的惊人。
所以,从基本面上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降低了油价的预期,从而让漂亮国能源通胀率有了喘息的余地。
但是,值得玩味的是,食品通胀率在上涨,而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通胀率维持不变(从上文可见),这是否意味着扣除能源价格之后的通胀率,并没有质的改善。
就在上周,美公布了理想的就业数据,2022年7月份新增非农就业职位达到52.8万,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5万,以及6月份经过修正的39.8万,而失业率则由上个月的3.6%进一步下降至3.5%,为2020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2年7月份的ISM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8点,高于市场预期的52点。PMI指数在50以上表示商业活动扩张。如此可见,7月份的读数虽然较6月时的53点有所下降,但仍处于扩张区域。
这些乐观数据意味着经济活动仍十分活跃,就业机会也在增加,也触发了华尔街对于美联储有更大加息空间的忧虑,所以在公布这些数据之后,美股曾大幅下跌。
大家都将焦点放在了加息上,加不加息,加多大幅度的息。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为什么那么重要?
因为加息预期可以影响到市场利率预期,而市场利率决定了当前的资金成本,资金成本上升,资金对于风险回报的考量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当加息预期增加时,聪明资金预计到资金成本会增加,就会逃出高风险的投资标的(股权投资),而转投更为稳妥的投资,比如说短期国债。
从长远来看,加息将导致企业的资金机会成本增加,也压抑了进行业务扩张的意愿。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从事生产的企业原本计划投资10亿美元扩张产能,而其预计新增产能可以带来10%的回报,但是如果加息超出预期,企业这10亿用于扩张的资金身价上升,原本其贷款利率或许只有3%,但现在或增加至4%,甚至5%,再加上通胀下原料和劳工成本(从加息到压抑通胀有一个较大的时间差)的增加,蚕食了其原本的盈利预期,那企业就可能不进行产能扩张、不增加就业,不冒险贷款10亿。
这是加息预期对于股市短期和长期表现的影响作用。
但是,不要忘记,影响一只股票股价表现的,归根结底还是基本面。
在成本通胀、就业数据见顶、加息预期的影响下,上市企业的前景并不是那么乐观。
如何看待美股表现?
2022年上半年,美股三大指数标普、道指和纳指分别累计下跌20.58%、15.31%和29.51%,不过到下半年均有所回升。笔者认为美联储加息步伐明朗化是主要原因,抵消了大型科技企业业绩一般的负面影响。
下半年以来,标普、道指和纳指分别累计上涨11.22%、8.23%和16.56%,其中市值最高的五大互联网企业大涨是主要的拉动因素。
见下表,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AMZN.US)和英伟达(NVDA.US)下半年分别累计上涨23.99%、12.59%、10.31%、34.35%和19.38%。
总额2800亿美元的法案对美股有何影响?
近日美股芯片股似乎出现异动,下半年以来起飞迹象,那么总额2800亿美元的法案对芯片股和备受供应链困扰的大型科技股是不是有促进作用呢?
笔者认为应该分两面来看。
下半年芯片股大涨,主要是因为美股整体上涨。我们选出十二家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和芯片概念股出来,见下表。这些大型芯片股上半年的股价表现并不理想,英伟达甚至腰斩,但是下半年以来大部分出现了双位数反弹。
尽管芯片股下半年以来平均有15.69%的涨幅,但整体表现明显跑输苹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见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五大市值互联网企业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英伟达,合计市值达到8.3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股总市值的14.13%,而十二大半导体概念股,合计总市值只有2.18万亿美元,仅相当于五大互联网企业市值的26%,相当于美股总市值的3.7%。
那么2800亿美元的投入有可能带来怎样的效果,是不是会让半导体概念股的业绩大大提高?
补贴和鼓励发展的政策,无疑将有利于这些芯片和半导体公司,该法案的目的是让这些企业回流,或是在其国内自行开辟生产线。
正如前文所述,高通胀、高就业以及越来越严重的职位空缺,已经使得劳动力成本处于高水平。2022年第2季,美非农商业领域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大增10.8%,远超市场预期的升幅9.5%,见下图。
就业率也处于高位水平,那这个国家又将从哪里挤出劳动力来呢?而这些半路出家的劳动力又需要多少的薪酬来弥补他们的机会成本呢?这个算术不难算,肯定比发展中国家的成本高。
更为重要的是,不仅仅是生产端的劳动力需求增加,还需要考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包括运输、供应链服务等。芯片的终端客户有许多工厂都设在发展中国家,供应端的位置更改,将整个地改变下游的产业链。
没错,下游客户或许可以迁就芯片供应商来增加运费,但同时也会衡量自身的机会成本,如果成本太高就会将成本转嫁给终端用户,而终端用户在有其他选择的时候,还会不会选择美制产品呢?尤其在国内半导体国产化提速,并能生产出相应的产品之时。
另一方面,产能的投资和建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前芯片紧缺的原因是供应链中断,一旦供应链的问题得到解决,芯片的产能过剩,是否让这些回流的产能最终没有用武之地呢?届时,不就是徒增沉淀成本。
因此,这些芯片企业未必能充分得益于法案。此外,这些芯片企业有不少是服务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是苹果、微软等的供应商。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苹果和微软都拥有极高超的议价力,当它们的利润因为贸易阻隔、汇率导致的需求减弱,供应链成本剧增而受压时,它们未必能纵容其本土芯片企业的加价。
最终所引致的是整个行业和下游终端客户的成本优势丧失,从而对这些大型企业的盈利增长造成负面影响,那它们的股价表现又怎能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