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大行推介 - 正文

业绩会实录 | 亚信科技(01675):将推出更多标准化产品,定制化、标准化双路线并行发展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2-08-10 15:58: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22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约人民币31.09亿元,同比上升14.5%。其中三新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收入达到约人民币10.04亿元,同比上升81.4 %,三新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2.3%。

(原标题:业绩会实录 | 亚信科技(01675):将推出更多标准化产品,定制化、标准化双路线并行发展)

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9日,亚信科技(01675)举行2022中期业绩线上说明会,亚信科技执行董事兼CEO高念书、高级副总裁兼CFO黄缨出席了本次会议。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2022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0%;收入达到约人民币31.09亿元,同比上升14.5%。其中三新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收入达到约人民币10.04亿元,同比上升81.4%,三新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2.3%。

盈利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的进场、交付及验收等工作延迟,导致利润短期承压。上半年,公司毛利实现约人民币10.54亿元,同比上升5.6%。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净利润约为人民币2.62亿元,净利润率为8.4%。随着6月份后各地疫情有所趋缓,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带动公司订单情况持续旺盛及交付效率改善,公司预期全年将保持收入增长的良好势头,净利润将恢复增长动力。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带来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持续旺盛,公司表示,将始终坚持“一巩固,三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咨询规划、产品研发、实施交付、系统集成、智慧决策、数据运营、客户服务等数智化全栈能力,完善客户服务闭环,坚定不移地向“2025年业务规模超百亿、新业务占半壁江山”的规划目标推进。

以下为业绩会问答环节实录:

问:2019-2022年,公司业绩都保持增长状态,上半年新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0%,亚信科技是如何做到业务持续增长的?“一巩固、三发展”战略未来是否会有调整?

答:公司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行业中,首先一点是巩固我们的传统市场,我们很庆幸公司在通信行业中耕耘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无论是我们的客户也好,还是我们所处的行业都是非常优质的,优质的客户和行业让我们很好地发展了二十多年时间。

正因为时间很长,我们也有理由在这个行业中做得更好,即将传统市场的成本尽量降低下来,并投入到新的市场中。

我们提出三新业务发展,主要是让我们的收入结构多元化。所以如果说我们做对的事情就是,传统市场我们没丢,新的市场我们也有一定的发展,而新市场的发展是靠把传统市场巩固好后,利润做到极致后,腾出空间来做新的市场。

而新的市场我们也并没有像一般的初创企业一样,前期投入很多而亏损,而是稳健地向前推进。这三个新业务都是根据亚信科技自身的特点拓展出来的,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事实证明我们这三个业务方向也找得非常对,也弥补了公司在传统市场的不足,顺应了亚信科技自身的特点。

问:公司三新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十亿元,对亚信科技而言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其背后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三新业务超过十亿的确是一个里程碑,一方面拉动了亚信科技整体收入的增长。如果没有这些三新业务的拉动,仅单一靠传统BSS领域,无法支撑我们收入的快速增长,也给公司带来了多元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三新业务相当多的部分在未来是可以单独运营、做剥离的。很显然可以看到,我们的艾瑞数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可以做独立的运营。其他业务如数据库,都有可能单独剥离进行运营,加速其发展,更好地提升其价值。因此,不仅限于拉动现有的收入增长,未来也可以通过组织变革换来更快的价值增长。

问:今年上半年三新业务整体毛利率如何?未来公司在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公司的毛利上半年的确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项目的实施交付受到挑战,有所延期,尤其在几个主要的疫情点。对艾瑞咨询交付的影响可能会更大,由于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是上半年疫情交替最为严重的地区,对毛利率会有所影响。

总体而言,由于工程项目和咨询项目的交付多数比较依赖面对面沟通,因此对实施交付的周期会有影响。

从三新业务毛利水平来看,新业务目前仍处在高速发展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目前公司还未单独披露每项新业务的毛利率,待业务稳定后预计会有一个预估。

预计DSaaS业务的毛利率是最高的,目前BSS业务毛利率约为38%左右,DSaaS业务进入平稳期后应该高于这一水平。其次,OSS业务因为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毛利率水平在高速成长期过后预计也会较高;BSS业务和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其次,大概是这样一个排序。公司也正积极准备,未来将单独披露几项新业务毛利水平,目前这一数字还未独立出来。

问:公司在O域主要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对手有哪些?

答:O域的厂商分布比较广,各个地方加起来有上百家厂商。我们进入O域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公司比较大的优势是在网络研发方面投入比较大,尤其是进入5G时期后在5G网络智能化方面,这几年的投入会较大。

由于我们有后发优势,我们在一些新的技术应用方面,比如AI用于网络方面,是比较靠前的。我们的主要发力点是在网络智能化方面。第二因为我们对B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于数据领域的B域和O域融合和拉通是比较有优势的。

第三是我们持续的产品投入,做O域的公司有相当多规模较小,产品研发投入不够,可能很难跟上新的要求,尤其在5G时代网络变得更复杂了,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由于投入不足,可能会被逐渐淘汰。

此外,我们对于O域用于其他垂直行业也比较了解,我们有很多团队在做非运营商领域的垂直行业,对这些领域的理解也会比较深,如何在这些行业把O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用到不同行业中,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

问:公司收购艾瑞咨询后在行业领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正如公司在收购艾瑞咨询时提到的,艾瑞咨询和亚信科技在客户、市场、产品、数据方面有非常强的互补性。

数据方面,亚信科技与通信行业有充分的合作,基于我们对通信行业的更深刻的理解,加上我们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方面的投入,运营商的数据如何用于智慧运营和洞察,是艾瑞咨询原来所没有的。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新技术用于运营商数据之后,再作用于不同行业,在这方面有数据的互补。

客户方面,亚信科技与艾瑞咨询在客户群方面有很好的互补性。亚信科技过去关注的是运营商市场及其他一些大型企业,艾瑞咨询在零售、TMT行业有很好的布局,有很强的互补性;产品方面,亚信科技有很强的数据运营产品,艾瑞咨询在行业研究、报告和市场调研方面有很强的产品能力,在产品上也非常地互补。

因此我们在上半年经过整合之后,已经逐步会体现出双方融合的优点。下半年,随着双方组织架构的深度融合,我们的数据互补、产品互补、客户市场的互补在未来将有更多的动能释放出来。

问:公司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业务,在能源行业为何能获得数倍增长?

答:能源行业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对能源行业的理解,我们有个团队在能源行业已有15年经验,团队于2019年加入公司,深耕于能源行业,理解行业的业务场景和痛点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二是公司在标准产品方面的持续投入,如在5G专网、边缘AI等的投入。这些投入让公司在能源行业中抓住了很好的机会,行业过去的通信更多靠wifi,现在5G时代我们推出了比wifi更优、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的可替代机会,因此我认为能源行业刚好到了一个CT、IT及CT、IT、OT融合高速发展的时期。

智慧能源需要CT,也需要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要AI,公司正好在这方面都有投入,可以与行业很好地结合,赶上了能源大发展的势头。未来几年,我相信能源行业还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拉动公司收入增长,成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问:公司在传统BSS领域,对于深度参与运营商的IT项目有何规划?广电5G业务支撑项目是否存在重难点和挑战?

答:运营商BSS业务公司一直以来都深度参与,一些新的方向包括算力网络、云网融合,对BSS都需要做一些优化和调整,加上运营商的智慧中台等,我们都深度参与了规划和建设。

BSS领域也需要对新的产品不断地进行赋能,如边缘一体机、知识图谱、区块链技术等。BSS业务虽然是一个传统领域,但传统领域不断有新的技术,不断有新的产品注入,让其发挥更好的效能。在这些过程当中,我们都会积极参与规划和建设。公司长期处于行业领导地位,与我们持续用新的技术和产品赋能都有一定的关系。

广电作为一家新晋运营商,的确是有一定挑战的,主要挑战来自于业务和渠道,从无到有。内部的商业模式、流程、业务都在形成过程中当中,组织建设过程中,系统是做同步建设的,这个挑战难度是比较大的。客户的需求能否准确地反映其业务流程,大家还需要更多磨合的时间。难度和挑战不在技术本身,而在组织和业务流程的磨合上。

问:B域上半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未来是否仍会出现下滑情况?

答:主要是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多地出现较为严重的疫情,人员不能到位到岗,对项目交付的影响较大。下半年若没有疫情的影响,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我们应该能够追回来,并实现年初预期的BSS业务全年有所增长。

问:上半年研发投入4.73亿元,占收比也较高,公司在数智体系、云网体系、中台体系、IT体系四大方面具体投入情况如何?

答:公司上半年在数智方面,主要在边缘AI、RPA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云网体系方面,主要在算力网络、5G专网有较多投入;IT体系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边缘AIoT领域;中台方面主要集中在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和多方安全计算方面。

问:能否介绍下亚信科技在运营和集成领域的能力?

答:除产品和服务之外,公司近年来的确也在持续提升在运营和集成方面的能力。

运营能力主要指数据驱动的运营能力,从数据驱动的角度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提升。我们之所以收购艾瑞咨询,很重要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的运营能力,通过数据、AI、业务场景设计,最终给客户带来新的价值。

目前,运营已成为公司收入一个主要的增长点,既包括为传统运营商做拉新促活的运营,也包括为一些新客户,如互联网、零售客户做拉新促活、价值提升和降低成本。

集成指的是在数字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方面,我们看到一个新的浪潮。在新一波数字经济中,我认为集成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你不可能所有东西都亲力亲为,所有产品都自己提供,可能你有自己的产品也有第三方的产品,要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必须要有足够强的集成能力。

亚信科技在二十年前就有集成能力,后来转到纯软件后集成能力慢慢淡化,现在我认为可能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机。尤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类似智慧城市这样有硬件、有软件、有自有产品、有价值链、生态链上其他产品的,必须提供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因此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集成能力,因此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问:信创数据库方面,目前国内做数据库的公司比较多,亚信科技如何看待信创数据库市场?未来公司将如何提升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答:信创概念提出以来,行业目前处在混战阶段,大大小小有一百家以上,但市场可能容纳不了这么多参与者。未来国产数据库市场,或仅能容纳3-5家公司。如何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所发展,我认为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大规模、持续的产品投入。

亚信科技做信创数据库有几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大数据量,我们做通信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的数据库从出生开始就经过了大数据量的冲击,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经过了检验,很多公司找这样的数据应用场景是不容易的。

二是在技术方面的领先性。我们今年底将发布一个新的数据库版本,将能够看到一些亚信科技自己独到的亮点技术。公司也会在未来几年持续在数据库产品方面进行投入,通过产品创新保持技术领先。

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我相信我们的数据库在未来两年会走到行业头部的位置。

问:产品定制和服务是亚信科技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如今公司推出市场化的产品,是否意味着亚信科技未来在市场化产品方面会有更多考虑?

答:我们的数据库的确是一个标准产品,未来还会推出越来越多的标准产品。例如数智类的边缘AI、RPA,实际上都是标准产品。我们的边缘AI现在已经应用到不同行业中,如在交通、能源行业,都有标准的边缘AI一体机在进行销售,销售量还不错。

我们是做定制化出身的一家公司,要做标准化的产品需要非常多的变化。未来这两条路仍会继续存在,传统运营商领域还是以定制化市场为主,未来这一为大型企业服务的模式还会存在。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推出自己的标准产品,对一些新的行业和领域,要靠标准产品去推进,而不能单靠集成第三方产品。

这也是我们推出四大体系产品的原因,我们做垂直行业一定要推出自己的标品。所以未来对垂直行业一定是以亚信科技自身的标准产品加上第三方产品集成,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此外,区别于公司所聚焦的大型企业,我们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标准的产品服务或SaaS服务,而不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这是一个总体的策略。

问:当前亚信科技已形成数智、云网、IT和中台四大体系的组织业务结构,这一结构在管理逻辑和业务流程上较以往有哪些调整?为公司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亚信科技今年推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即产品和交付体系的分离。我们去年开始做了一个轻交付的体系变革,今年进一步对产品和交付进行分离。

对很多产品化公司而言这可能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对于亚信科技而言,我们过去更多做的是服务和定制开发,也就是说产品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我们的确会经历一个组织变革,来适应新的产品+服务的模式。

有产品又有服务,如果这两者永远交织在一起,很难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了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希望做产品研发的人和做项目交付的人,应该在组织上有一个分离。真正做产品的人要向前不断演进,根据技术变化、业务变化不断打磨产品,从1.0到2.0一代代演进下去,而不受到具体工程项目的拖累,这是我们一个朴素的想法。

因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整,将做产品研发的团队和做具体项目实施交付的团队,在组织上做了一个分离。原本是揉在一起,看上去服务客户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但可能会阻碍我们产品的进步,阻碍我们技术的演进。

第二个变革是把数智、云网、IT和中台各体系,从内部的研发上也做了一个组织的区隔。也就是说,数智体系是专门的一个团队,云网体系也是专门的一个团队,大家是不同的产品线。

过去我们可能比较淡化了产品线的概念,而是以客户为主、服务为主的。一个项目来了,有做这个产品的,有做那个产品的人,大家都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团队。现在我们有所分离,做数智的团队包括做边缘AI、RPA的人,这些人在同一个大体系,对话体系集中在数智这一类领域,做云网的则是网的专家。

所以从组织上,保证这四条线在不同的组织体系,专业性会更强,保证产品体系能很好地一代代向前演进,而不受到其他因素的拖累。

为适应这种组织变化,前台的部门不再做产品,主要做项目的实施和交付,要求前台部门和产品部门之间能有一个握手,每个前台部门也有一个小团队去了解产品。

未来公司的产品会持续地依照技术进步演进,而不会受具体项目的拖累。项目是项目,产品是产品,这是我们组织变革的一个主要出发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