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股研究 - 正文

底部已反弹2倍,持续亏损的AI科技股不能买?

来源:港股投研所 2022-06-17 19:19: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底部已反弹2倍,持续亏损的AI科技股不能买?)

来源:雪球App,作者: 港股投研所,(https://xueqiu.com/5028847775/222960359)

港股近期触底反弹,虽还没有走出底部区域,但部分个股涨幅惊人。今次介绍一只人工智能(AI)标的股——创新奇智(02121.HK),跟上月A股上市的云从科技,及港股另一只AI股商汤同属一个阵营。作为企业AI解决方案提供商,创新奇智今年1月底上市,但没赶上好时候,发行价26.3港元,首日破发后持续下跌,3月中低见7.57港元,开启触底V型反转,至6月初累计涨幅已超过2倍。

成立3年即启动上市,AI行业大佬李开复加持

招股书显示,创新奇智创立于2018年2月,当年11月及12月便分别取得了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第一个版权,并申请了一系列专利。创立以来持续获得资本青睐,上市前共完成了六轮超10亿元的融资,包括中金、软银等,IPO又净筹资额约10.7亿港元。

3年多时间即启动IPO,人才、技术、资金、商业模式等都可谓配套完整,这背后主要是“创新工场”的推动。创新工场是李开复于2009年创办,主要深耕于人工智能与硬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芯片、企业服务、医疗等领域,是一个全方位的生态投资服务平台,也就是搞投资的。

李开复为了实现自己的AI梦想,也为了迅速打造创新奇智这个上市平台,他邀请了具有20多年B2B企服经验的原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徐辉担任联合创始人和CEO(持有约10%股份),首席技术官CTO则由原百度云计算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席张发恩担任,自己担任了董事长一职。

不过,在创新奇智的股权结构中,并没有看见李开复的名字,其创立的创新工场倒是持有了26.24%股份,不过创新工厂其实李开复也没有股权,另有合伙人控制。作为董事长的李开复没有股份?继续翻查资料,发现创新工场2016年初曾上过新三板,彼时就已暴露出了李开复“0股权”的现实,但是通过相关约定,他享有20%的股权收益,算是一种另类的利益关系。

股价深V反转后,创新奇智的质疑声还有多少?

AI是一个很具有想象空间的板块,尤其是商汤、创新奇智、云从科技等皆是聚焦于AI应用层的平台类企业,在场景落地、模式创新方面具备优势,因为国内的环境确实好,也是我国在AI领域的强势环节。不过,这几只AI股上市后并没有超预期行情,一方面有大市环境利空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行业本身仍是处于持续亏损的尴尬境地。

投资气氛乐观的时候,对亏损行业反而有更高的期待,也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毕竟赛道好就象征了无尽希望。但如果市场环境转差,对亏损企业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包容,只会更多吹毛求疵。而站在当前时点,市场环境有所回暖趋势下,创新奇智股价也完成了底部反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一下?先看看一些质疑声。

1、毛利率持续下降

创新奇智2018至2021年收入分别0.37亿、2.29亿、4.62亿及8.61亿元,年复合增长85.5%;同期毛利率分别62.9%、31.3%、29.1%及31.0%。市场诟病的一个点就是公司18年至20年毛利率在持续下滑,特别19年较18年更是折了一半。

对比行业龙头商汤,其毛利率从18年的约56.5%,增长至20年约70.6%,及至21年的69.7%,都是高于创新奇智,不过,云从、旷视的毛利率也就40%左右。

对于毛利率的变化,创新奇智的解释:主要是由于19年以来,公司销售产品从“大部分基于软件的服务”已变为“软件及硬件集成解决方案”的模式,而硬件组件相较于只有软件的解决方案,材料成本更高,毛利率也更低。其实,软硬件一起卖,是公司致力于做全栈式AI产品和解决方案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在制造业领域做AI场景落地的最优解,后面是会有一个规模化后的提升空间的。

2、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

翻看招股书,关于下游客户描述部分,主要划分为终端用户及系统集成商两种,其中向系统集成商进行销售的收入从2018到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为0.05亿元、1.36亿元、3.51亿元、4.07亿元,占各期间总收入的15.3%、59.5%、76.0%及73.6%。也就是收入主要靠发包商给订单,这通常也意味着没有足够话语权和定价权。

按公司的解释,下游终端用户聘用系统集成商来实施其项目乃属行业常规,“系统集成商会向我们这样的公司采购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并以统一的标准为终端用户实施集成解决方案”。

所以说,一方面当前行业特征确实由系统集成商来发包;另一方面可能也因为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很多项目投标条件达不到,还无法进入大型企业的供应商名录。不过,往后面推演,随着公司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切入到大客户供应商名录中问题不大,彼时集成商收入占比肯定会下降。

3、研发费用率下降

2018至2021年,创新奇智的研发费率分别为77.1%、49.4%、39.3%和38.1%,其中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1.82亿、3.28亿。费率与同业相比偏低,商汤21年研发费用36.14亿,费用率基本在70%以上,云从科技近2年的研发费用也在5亿以上,费率在50%左右。另外,创新奇智的营收体量也相较同业偏低,处于技术驱动的AI领域,研发费用率逐年下降,后面怎么保障足够的技术优势和收入快速增长?

技术方面,创新奇智已开发了四个专有AI平台,也是中国9家具备专有深度学习平台的公司之一,专有的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AI技术,更赢得过若干最负盛名的国际AI挑战赛。截至21年底,拥有技术人员259名,占比56.7%。累计申请了634项AI相关专利,21年新增申请112项专利。

其实,对于研发费用的考量,也是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策略。创新奇智现阶段致力于拓展各行业的应用场景落地,有意规避了在基础层和平台层的大规模投资。也就是尽可能先把技术转化成资金,把商业路径走通,而且研发费用率下降,不代表研发费用在减少,收入更多了,才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

上市后首份年报靓丽,走在正确的AI道路上

2021财年业绩,创新奇智上市后首份报,全年收入约8.61亿元,按年增长86.3%。其中制造业收入约4.49亿元,增长132.5%,占比升至52.2%;金融服务业收入约2.74亿元,增长49.4%。毛利约2.67亿元,增长98.5%,毛利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约31.0%。优质客户(年收入贡献450万以上)数目由20年的23名增至21年的42名,优质客户平均收入增至1900万元。

公司目前提供四大业务场景,包括:智能制造、边缘视觉分析、智能数据中心及智能数据治理。前面2个属于计算机视觉工业智能,其中智能制造主要涉及质控和品控,如检测、测量、识别和定位等。边缘视觉分析主要是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场景包括工业园区、智慧厂区、加油站等。后面2个属于智能决策范畴,其中智能数据中心应用于金融/保险的IDC数据中心,智能数据治理则提供智慧风控,反欺诈等智能决策服务。

1、“AI+制造”的差异化竞争

2021年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两步走”战略。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招股书资料,中国制造业公司约2/3的工人从事生产相关的任务,沙利文预计有关任务中的一半可由AI解决方案完成。截至2020年,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在制造业的理论可寻市场总额约3.27万亿元。

可以说,制造业领域的AI解决方案大有可为,创新奇智重点专注制造业AI赋能,目前已拥有领先优势,营收占比也提升到52.2%,市占率已位居行业榜首。反观同业,多数布局的还是安防和金融领域,竞争相对激烈。

来看公司制造业领域的成熟案例,如钢铁冶金,有智慧铁水运输解决方案;能源电力,21年开发了智慧风电运维解决方案;面板半导体,是面板玻璃质量检测解决方案;汽车装备,在汽车天窗涂胶、核心零部件装配质检以及车辆外观质检等开发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2、持续提升MMOC技术平台竞争力

创新奇智的AI产品体系统称MMOC平台,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和Cloud云平台。输出的AI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包括基于资产的解决方案(ABS)和快速部署产品(RDP)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如机器臂+摄像头+ManuVvison的质检流水线。而且,公司也能够按照客户要求,整合多个ABS或RDP或彼等各自的模块进行适当订制,从而应用于各种场景。

彼时招股书上面描述的公司的技术平台是叫做MMO平台,2021年,在原有的MMO平台之上,新引入了Cloud云平台。Cloud云平台能够为MMO平台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能力,形成有机统一的MMOC平台,也是招股书曾披露的公司的研发目标之一,能够快速落地,也印证了公司超强的执行力。

创新奇智对自己的MMOC平台指定了3个阶段目标,目前第一阶段的研发目标已经完成,后面主要是努力实现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目标,包括从厚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提升MMOC人工智能平台的竞争力。而且,正在建立一个开放式架构的技术平台,以吸引AI行业价值链中更多的参与者。计划22年底前推出测试版,23年推出具有基本功能的正式版,25年落地通用的完整版本。

3、商业化模式驱动高增长

市场拓展方面,创新奇智搞的是所谓“1+N/1*N”模式。首先,从行业客户的某一应用场景切入,通过首个项目的成功设立典范,鼓励客户用AI解决更多应用场景的问题,创造客户黏性,此为“1+N”合作。在打造了成功的案例后,及考虑公司的技术资产、ABS和RDP的可复用性,去快速开拓并复制到同领域的更多客户,这叫“1*N”模式。

这套商业化模式经过了实践验证,也是公司创立以来营收持续高增的保障,如智慧铁水运输系统解决方案就已在多个大型钢铁企业得到应用,智能液晶半导体生产解决方案也被多家行业头部客户采用。2021年,公司客户数增至159家,优质客户数量增至42家,优质客户复购率约102.5%。

4、AI未来可期

中国正崛起成为人工智能市场上的全球领袖之一,亦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的先驱市场之一。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2020年,中国研究人员发布了18.0%的人工智能刊物文章,在全球人工智能刊物引用的占比最高,超过美国和欧盟这两大人工智能强国。

招股书中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的AI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约1858亿元,占全球12.2%,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10457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0.9%。可预期,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海量数据以及相对较低的技术人员成本,将共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未来发展。

可以说,创新奇智的AI赛道依旧迷人,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前期的亏损是可以被接收的。况且公司发力AI+制造业实现了差异化优势,技术演进、商业化路径拓展方面也均拥有足够竞争力,可保障未来业绩高增,加上国家政策面支持,行业成长潜力不容忽视。

$创新奇智(02121)$ $商汤-W(00020)$ $云从科技-UW(SH688327)$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