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亚盛医药-B(06855)拓展NPP模式 董事长杨大俊详解全球商业化新航道)
亚盛医药-B(06855)近日对外宣布,其已与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专业供药解决方案的服务商Tanner
Pharma集团携手,启动一项创新的指定患者药物使用计划(Named Patient
Program,NPP)。该项目将在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尚未获得上市许可的区域为指定患者提供使用该药物的机会,计划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日前接受《医药经济报》专访,详细解读NPP模式与价值,并强调:“以前是中国同步世界,现在是世界同步中国,在中国实现全球首发上市的,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可通过NPP模式让全球急需患者得到同步使用。”
在业内看来,亚盛医药此举在加速奥雷巴替尼惠及全球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同时,也是其进行全球商业化布局的前奏。全球化毋庸置疑是中国创新药企们的“星辰大海”,此番亚盛医药开辟出的新航道能否打破国产创新药国际化困局,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1、何为NPP模式?国际市场准入的新选择
如何更好、更快地满足临床亟需,是全球药品监管机构和医药企业都在孜孜以求的研究课题。在中国,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依托“先行先试”等政策,已成为全球创新药械进入国内的重要窗口,国内患者可以通过自费同步享受到国际上先进的治疗手段。而与博鳌乐城模式相似,NPP项目可让临床医生在药品实现本土商业化之前以符合法律和伦理规范的方式,让急需治疗的患者用上已经在全球其它国家获批上市的药物。
此次NPP项目的主角是由亚盛医药开发的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作为新型的第三代BCR-ABL 抑制剂,奥雷巴替尼此前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并采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诊断为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下称“慢粒”)慢性期(CP)或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奥雷巴替尼开启NPP项目的充足理由。
亚盛医药此次携手的合作方Tanner Pharma是一家专为生物制药公司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市,在欧洲和拉丁美洲拥有多个分支机构。据悉,Tanner Pharma致力于通过符合伦理规范、受控且合规的方式,帮助制药企业实现创新药物在尚未正式获批上市的国家的市场准入。过去20余年来,Tanner Pharma为130多个国家的患者提供了用药机会,并在供应慢粒治疗药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根据协议条款,Tanner Pharma将在奥雷巴替尼尚未获得上市许可的国家向医疗机构供应该药物。目前,该NPP项目已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帮助相关患者获得奥雷巴替尼这一创新药物。杨大俊博士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药品实现商业化最主要的路径是通过临床试验经药监机构批准上市,尤其是很多国家认可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结果,这是药企的传统打法。但除了注册商业化外,也有诸多国家认可NPP路径。
不论是海南博鳌模式,还是国际通行的NPP项目,其目标都是让具有一定支付能力但无药可用的患者能够最快地用到国际上已经获批且有定价的创新治疗方案。对于尚处于国际化前期的亚盛医药而言,借助Tanner Pharma强大的市场准入和商业化经验,该NPP项目的深入推进势必将为未来奥雷巴替尼的全球商业上市奠定坚实基础。而亚盛医药以更接轨国际的方式,加速全球市场的商业化布局,也将给予本土创新药企一定启示,以更加灵活敏捷的国际化姿态逐梦全球蓝海。
2、NPP模式可解何种问题?满足临床急需并积累真实世界数据
向着成熟的Biopharma企业和全球市场蓝海迈进,将是中国Biotech们在现阶段发展的共同目标。但本土创新药企的国际化征程能够走多远,最终考验的仍然是产品聚焦的临床价值。无论是海南博鳌的“先行先试”政策纳入的创新药,还是此次NPP项目涉及的奥雷巴替尼,其着眼点都在于能够满足患者的临床亟需。
慢粒是一种与白细胞有关的恶性肿瘤,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尽管第一代和第二代TKI对慢粒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但获得性耐药一直是慢粒治疗的主要挑战。BCR-ABL激酶区突变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T315I突变是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之一,在耐药慢粒中的发生率可达25%左右。伴有T315I突变的慢粒患者对目前所有一代、二代BCR-ABL抑制剂均耐药,临床上对可安全有效治疗T315I突变耐药慢粒患者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需求巨大。
随着靶向BCR-ABL的TKI的上市,慢粒的临床治疗方式得以革新。作为新型的第三代BCR-ABL 抑制剂,奥雷巴替尼对包括T315I突变在内的多种BCR-ABL突变体有突出效果。目前,奥雷巴替尼已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推荐,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既往TKI耐药慢粒患者(CACA指南亦推荐该品种用于治疗接受过2种以上TKI耐药或不耐受的慢粒患者)。
作为全球第二个和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 抑制剂,奥雷巴替尼具有全球"best-in-class"的潜力,其临床进展自2018年开始,连续四年入选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口头报告,并荣获2019 ASH年会"最佳研究"的提名。目前,奥雷巴替尼共获1项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3项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和1项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而在中国,奥雷巴替尼两度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并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杨大俊博士认为,这次NPP项目能够开展的首要前提亦是奥雷巴替尼的临床刚需,即相较全球唯一竞争品种的临床差异化优势。“奥雷巴替尼是中国首发上市的原创新药,尽管在全球是第二个,但其明显呈现与第一个产品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佳的潜力,这样的产品或者机会并不多,这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很多国家的商业化不是一定要打‘价格战’,并不是比竞品便宜,患者就会买单,临床急需、满足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第一个前提。”
与此同时,NPP项目的深入推进也将营造出患者与药企双赢的局面:不仅患者能够提早获得解除病痛的机会,用药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珍贵的临床真实世界数据。这是杨大俊博士格外强调与看重的。
博鳌乐城真实世界研究的“开花结果”便是最好例证,据海南日报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4个特许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纳入乐城先行区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其中,有8个产品使用乐城真实世界数据获批上市,3个产品注册申请处于技术审评过程中。业界预测,真实世界数据也将助力奥雷巴替尼跑出国外上市“加速度”。
3、NPP模式会否成为新趋势?临床差异化门槛较高,国内企业鲜有涉足
近年来,随着医药监管政策臻于成熟完善,产业生态发展要素日益丰富,市场对创新药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当前,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率已经跨入第二梯队,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版图上的新力军。因此,“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在当下已成为越来越多本土创新药企业的发展愿景,而亚盛医药则跑得更快一些。
与传统老牌药企布局全球市场的方式相同,亚盛医药从立项开始便执行全球同步研发的策略。作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药企,目前亚盛医药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5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而针对公司首个上市品种,杨大俊博士也透露,亚盛医药正积极进行奥雷巴替尼在全球层面的临床试验,全速推进其在更多国家的上市。
除了是全球范围内第二个进入美国临床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以外,奥雷巴替尼已于近日获加拿大卫生部临床试验许可,将开展其治疗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的Ib临床研究,这也将是亚盛医药在加拿大进行的第一项临床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市场布局中,除中美、中欧双报等对接国际舞台直接进行研发的常规方式之外,亚盛医药亦采取阿斯利康、默沙东等跨国巨头的策略,利用监管机构孤儿药资格认定的新药研发与审评的加速通道,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在2020年,亚盛医药4款药物共获得美国FDA 10项孤儿药资格认定,位居国内药企首位,也是全球层面当年获得FDA孤儿药认证最多的医药企业。
业界普遍认为,利用孤儿药的政策红利进行申报是亚盛医药效仿国际制药巨头选择的重要的注册策略之一。亚盛医药至今仍在不断刷新中国药企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纪录,截至目前,其共有4个在研创新药获得15项FDA和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2项FDA快速通道资格以及2项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孤儿药正逐渐成为中国创新药开发的突破口,也是亚盛医药坚持带领中国原创新药走向国际化的一道侧影。
值得注意的是,奥雷巴替尼的NPP项目也将是亚盛医药国际化布局的关键“落子”。杨大俊博士解释道:“该项目是实现国际商业化的前奏。Tanner是集团企业,下面还有公司,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其认为合适的市场、国家或地区,与我们再做下一步的谈判,以获得该地区的商业化权利,相当于捷足先登,这对我们双方都是有利的。与此同时,NPP计划可以支持和促进真实世界研究。”
那么,NPP模式是否会成为创新药全球商业化的新趋势?杨大俊博士认为,NPP模式将是临床试验注册上市之外的新通道。“目前有很多跨国药企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只推NPP模式,不做另外的临床试验或者真实世界注册,因为该路径能够满足当地患者的需求,已经达到其商业化的目的。”但由于涉及的药品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临床优势,具有较高的门槛,目前国内药企还很少有涉足。在业界看来,手中握有多个“best-in-class”潜力品种的亚盛医药,面对如何逆境跨越全球商业化高峰,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本文编选自“医药经济报”微信公众号,作者:章乐;智通财经编辑:黄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