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卸任吉利汽车董事 李书福并未走远)
近日,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书福、杨健退出董事职位,新增孙宏、王兴贵分别为监事、董事。此前,2021年7月,李书福卸任该公司董事长,交棒给安聪慧。该公司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穿透股权信息后,李书福为吉利实控人的状况不变。
这不是李书福第一次卸任在集团子公司的相关头衔与职务,根据天眼查信息,自去年下半年至今,李书福也曾担任、卸下子公司的领导身份或对第三方公司进行参股,可以说是有进有退。天眼查信息显示,2021年1月,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书福退出法定代表人,由徐志豪接任;2021年12月,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李书福退出董事长职位,总经理周建群兼任董事长。
集团公司实控人在适当的时机退出子公司法人代表或董事长职务,这种现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较为普遍。华为早已实施董事长轮值制,而任正非也退出了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子公司的董事席位;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这一年多来先后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包括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
对于子公司的发展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实控人是否还拥有头衔,而在于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顺畅和稳固。
智通财经了解到,吉利控股集团在内部管理上多年来始终践行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组成的三层国际化公司治理架构,无论股权增减、资本进退,吉利始终坚持群体领导、管理放权,并非李书福一人独大,而是形成了管理层、全体员工共享企业经营成果的主人翁文化,把做实做强企业放在第一位,以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投资者可以看到,在全球化战略协同的管理实践中,无论是沃尔沃,还是宝腾、戴姆勒等品牌,都实现了经营管理上的责权明晰、资源协同、成果共享和效率最大化。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李书福提交了两份沉甸甸的议案:《关于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的建议》和《推广应用甲醇汽车 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其中的建议有: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高低压箱变、土地及建设审批的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建议政府开放公共停车场的资源准入与支持,有效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议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甲醇汽车,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等等。所有的调研和建议,均是为了“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这一社会目标,其重视ESG管理、践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可见一斑。
除了交通领域碳中和,李书福近年来殚精竭虑的目标或许在于推动吉利汽车由传统制造企业向科技集团转型。不仅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还积极布局飞行汽车、低轨卫星、自主芯片研发等新兴领域,打造出“天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吉利的创始人兼掌舵者李书福,目光广阔而长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