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想控股(03396)净利润新高背后:扎根产业运营谋稳健,聚焦科技求创新)
逐渐走出疫情影响,经过深刻的业务复盘与战略聚焦,联想控股(03396)的发展路径越发清晰而坚实,公司8月31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财报便是最新的注脚。
财报显示,联想控股2021年上半年收入为2286亿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净利润为47亿元,同比增长636%,利润增长明显。这一增速的背后,虽然有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业绩基数被拉低的影响,但把时间轴拉长,对比过去五年公司的中期业绩来看,联想控股本次业绩的增长依然具有较高质量,其收入、股东净利润均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佳水平。
这样的业绩,显然超出市场预期。虽然202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呈现稳中向好,但全球疫情仍在演变,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仍是全球市场的主基调。在仍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联想控股经历了怎样的复盘与思考?又是如何结合时代要求和自身优势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与完善?这也许才是解读联想控股这份历史最佳半年业绩时,应该真正深入探究的所在。
产业运营为稳健发展打牢基础
联想控股不是一家纯投资型的企业,而是侧重于实体产业运营的投资控股公司。这家脱胎于IT实业的公司,始终把产业报国作为自己的初心和愿景。自1984年柳传志拿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给的2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创业至今,联想控股已走过了36年的历史。即使如今联想控股的资产配置已高达6630亿元人民币,但踏着从实业起步的足迹,其对实业有着一种特别的执拗,寄希望于在若干个领域培育出像联想集团这样能带动国内产业发展的领先企业。
截至2021年6月30日,战略投资作为联想控股产业运营的基本盘,覆盖了5大领域,控股参投企业超20家,总配置资产达5672.66亿元,占公司配置资产总额的85.56%。
正是因为对实体经济的一路坚持和多年积累的产业运营能力,使得联想控股充分关注业务运营的基本盘,并始终致力于支柱资产的打造,进而得以从整体经济复苏中获益,展现出稳健发展的长期视角与韧性。财报显示,战略投资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为2281.22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净利润29.58亿元,而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亏损2500万元。
详细来看,联想集团作为公司的支柱型资产之一,依旧发挥着推动公司稳健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报告期内,联想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5%至2107.76亿元,归属于联想控股权益持有人净利润则增长172%至15.39亿元。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联想集团提出的智能化变革3S战略,从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设施(Smart Infrastructure)、行业智能(Smart Vertical)三个维度,围绕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各行各业,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智能化转型战略也推动着联想集团实现着持续的盈利增长。报告期内,联想集团的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了创纪录的业绩。
联泓新科同样是联想控股在实业领域深入布局的代表。2021年上半年,该板块的收入增长46%至38.94亿元,归属于联想控股权益持有人净利润增长108%至7.94亿元。联泓新科是联想控股潜心10年培育出的专注于先进高分子材料及特种精细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联想控股在科技和实业领域打造领先企业的又一落地成果,体现了联想控股长远的眼光、能力及定力。报告期内,联泓新科业绩创历史新高,收入增长47%至38.26亿元,净利润增长131%至5.48亿元,市值也迎来大幅增长。
众所周知,由于农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产出不稳定等特点,在资本市场并不讨喜,但联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团以水果和高端动物蛋白为两大业务主线,并在生鲜半成品和农业食品科技等领域展开积极布局。佳沃集团旗下的鑫荣懋持续完善水果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深化供应链优势和大单品战略,收入快速增长,佳沃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成功实现品类迭加;而随着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回升,佳沃集团的高端蛋白业务也在逐步恢复,同时积极推进增值3R产品研发。报告期内,佳沃集团的收入增长9%至97.78亿元,归属于联想控股权益持有人净利润则扭亏为盈至2.4亿元。
从以上不难看出,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业务今年上半年24%的收入增长和近30亿元的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支柱型资产的持续成长和业务聚焦带来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把握住了国内经济复苏的机遇。
科技创新拓展未来增长空间
在守住实体产业运营、确保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联想控股还一如既往的积极跟随国家创新战略,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持续投入布局,为未来发展开拓了许多想象空间。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芯片产业被 “卡脖子”以来,加快高科技行业发展,实现迎头赶上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相关政策对科技行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面对科技产业的新一轮变革机会,联想控股加速了科技领域布局,在为国内科技产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同时,努力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在财务投资的基础上再战略性入股富瀚微(300613),是联想控股加大科技产业投资的重大信号。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富瀚微是我国专注于以视频为核心的专业安防、智能硬件、汽车电子领域芯片设计开发的领先企业,其通过多年自主研发创新,在芯片算法研究、IP核开发、SoC芯片实现、产品解决方案开发等领域积累了一系列自主核心技术。
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是富瀚微最早且唯一的机构投资人,关注支持富瀚微的发展已接近15年。2020年,联想控股通过附属公司首次战略入股富瀚微,开启了半导体赛道的布局。截至2021年6月30日,联想控股通过附属公司合计持续富瀚微15.91%的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2021年上半年,富瀚微收入为7.18亿元,同比增长154.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增长215.67%,成长快速。
与此同时,联想控股旗下基金也加速了对科技产业的布局。其中,报告期内联想之星投资境内外项目超过20个,涵盖前沿技术、生物医药、数字医疗、以及TMT细分方向,在管项目有近50个发生下一轮融资,15个项目退出。截至2021年6月30日,联想之星共管理8支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超33亿人民币,四期美元基金已完成最终交割,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已完成首轮交割。
君联资本则在报告期内完成20项新项目的投资,涵盖TMT及创新消费、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智能制造等行业内的创新及成长期企业。其全部或部分退出的项目高达33个,为联想控股贡献资金回款超过12亿元,且在管企业有10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其中便包括了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
报告期内,君联资本完成了63.35亿元资金的募集,充分证明了其在市场的品牌和影响力,下半年,君联资本将继续募集综合成长人民币六期基金,完成医疗人民币基金的最终募集,并募集TMT创新人民币五期基金。强大的募资能力,为布局科技产业提供充足弹药。
进入2021年以来,“专精特新”政策多次被提及,国家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的专业化与自主创新,这类企业将以“补短板”、“填空白”、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推动我国科技行业的加速发展。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公布的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联想控股及旗下平台所投资的企业就有超过20家,其中包括富瀚微、圣湘生物、国盾量子、工大高科、惠伦晶体、艾可蓝等明星企业,这些公司业绩良好、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并切合中国产业升级趋势,有望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联想控股脱胎于中科院体系,中科院旗下国科控股至今仍然是联想控股的大股东。有中科院这个中国最大的科技富矿作为后盾,联想控股布局科技产业显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优化调整资产结构,谋求与时代同行
在扎根实业谋稳健、聚焦科技求创新的同时,联想控股亦对潜在风险保持着警惕。报告期内,虽然国内经济稳健复苏,资本市场稳中向好,但放眼全球,宏观环境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海外疫情的走向仍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变量,虽然疫苗在全球陆续普及,但变异毒株的出现为全球抗疫增添了潜在风险;其次,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后,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变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一旦美国相关政策超出市场预期,都将带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动荡,而目前,美联储已开始考虑缩减购债规模,资金收紧或日趋临近。在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下,联想控股也同样面临着不少潜在风险。
对于支柱资产的倾力打造、持续在科技领域的业务布局以及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联想控股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也是其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幻能够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重要依靠;面对未来潜在的不确定性,联想控股这些积累的经验与能力,也能为其熨平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联想控也不断调整投资组合,提高资产组合质量,主动“做减法”,业务布局进一步战略聚焦,在“稳”的基础上谋求“强身健体”,避免虚胖臃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退出非核心业务,已出售全部神州租车股权,回笼资金并实现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同时,通过出售持有的参股企业部分股权也获得良好收益。相应的,公司在金融服务、创新消费与服务板块配置的资金分别减少了2%、33%。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变迁的大背景,必须紧密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才能行稳致远。目前,中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正如联想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宁旻对公司上半年业绩的总结“抓住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稳扎稳打,变革突破,取得了良好业绩,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向外界传递出了联想控股做企业的一贯坚持,“始终把承担社会责任放在战略高度,坚持‘产业报国’的愿景,长期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在国家鼓励的方向上把企业发展好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要通过自身的产业积累和独特的业务模式,持续促进更多中国实体经济、创业创新的共赢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还将持续关注环境、能源等问题,并一如既往地坚持社会公益投入。”
未来,这家经历过风浪的企业能否最终抓住时代机遇进而趁势前行?我们等待着时间给出答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