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持续优化上市制度,机构预计港交所Q2归母净利同比增8%

来源:富途资讯 作者:富途证券 2021-07-07 15:1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信建投给予港交所目标价546港元,认为港交所对上市制度持续的优化有望继续吸引更多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此外,虽二季度市场景气度回落,但预计港交所Q2归母净利润仍同比增长8%。

(原标题:持续优化上市制度,机构预计港交所Q2归母净利同比增8%)


中信建投给予港交所目标价546港元,认为港交所对上市制度的改革及持续的优化有望继续吸引更多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此外,虽二季度市场景气度回落,但预计港交所Q2归母净利润仍同比增长8%。

港交所7月6日公布将推出新股IPO平台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全面简化及数码化香港的首次招股程序,FINI将先行采用「T+2」招股结算周期,相比目前IPO定价至上市日需5个交易日(T+5)大大缩减。

港股新股结算周期缩短获得香港业界认可。有业内人士称缩短公开招股结算程序和周期,将减低外来因素对公开招股价格发现过程的影响,使得公开招股发行人和投资者更能通过市况做出判断,也能令公开招股价值更反映现时市况。

截至发稿,香港交易所涨幅5.11%,报490港元。今日,中信建投给予港交所目标价546港元,认为港交所对上市制度的改革及持续的优化有望继续吸引更多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此外,虽二季度市场景气度回落,但预计港交所Q2净利润仍同比增长8%。

上市制度改革及持续优化,致力成为新经济首选上市地

  • 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后,新经济企业不断汇聚

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公司及已经在海外上市的第二上市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新经济企业不断汇聚。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上述措施成功让30多家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包括小米、美团、快手在内的同股不同权公司在香港上市,也吸引了已经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网易、京东、新东方、百度、哔哩哔哩、携程等公司回归到香港第二上市,新经济企业已经是香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群聚效应不断加强。

截止2021年3月31日,新经济发行人占香港发行人总数为5.7%,首发募资总额达到6822亿港元,占同期首发募资总额的61%,占香港总市值的27%,21年Q1交易额占香港总交易额的21%。

新经济的板块效应亦不断展现,随着恒生科技指数推出,相关衍生品以及ETF显著丰富了港交所的产品生态圈。

不仅如此,为适应变化,恒生指数为新经济公司做出了调整,将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恒指体系选股范畴,且新经济比重扩大。

  • 上市改革仍在路上:IPO流程电子化,缩短新股结算周期

港交所致力于成为新经济首选上市地,因此自2018年4月重大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后,并未停止上市改革的步伐,近期较关注的三个改革方向主要为:(1)IPO流程电子化,缩短新股结算周期;(2)拓宽第二上市制度;(3)对于SPAC的研究以及可能的咨询。

首先我们来看新股结算周期缩短,根据港交所最新在2021年7月6日的公告,将会落实推出FINI,以全面简化及数码化香港的首次公开招股程序,并计划将现行的T+5结算周期缩短为T+2。推出FINI后,中央结算系统参与者可窜则采用预设资金压缩模式,以改善热门新股在认购期内冻结大量预付资金的情况。

港交所为确保市场在过渡至FINI前具有足够的准备时间,预期FINI最早于2022年四季度推出。

图:采用FINI的招股结算流程,图源港交所

  • 拓宽第二上市制度

港交所在今年3月31日刊发咨询文件,建议优化和简化海外发行人来港上市的制度。咨询若通过,则有利于在美中概股进一步回流,从而提升港交所的上市公司市值。

简化海外发行人的规定,并确保股东保障水平维持严格;扩阔第二上市制度,欢迎在海外上市而经营传统行业的大中华公司来港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发行人在保留既有不同投票权架构及可变利益实体架构下可作双重主要上市。

具体而言,第一,简化规定,统一股东保障标准。

第二,放宽第二上市制度,根据建议,没有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大中华发行人可申请在联交所作第二上市的条件将进行修改。毋须证明其属「创新产业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的发行人才须证明;及上市时最低市值将低于现行规定(但仍高于申请作主要上市的要求)。

第三,给予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更大灵活性,可沿用既有的同股不同权架构及可变利益实体架构。

  • 对于SPAC的研究以及可能的咨询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s)作为近期在美国资本市场快速兴起的投资工具,受到了各大交易所和投资者的关注,港交所目前也在积极对SPAC进行研究。

SPAC主要目的是与私人公司合并并将其上市。当SPAC进行IPO时,筹集的现金投入信托,同时SPAC的管理层或发起人开始寻找收购目标。收购完成后,被收购的私营公司进入公开市场。

然而,并非所有SPAC都能成功完成收购,一般而言,管理层有约两年的时间来寻找目标,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功进行收购,信托就会解除,资金会返还给投资者。

SPAC确定收购目标后,将发布公告,然后努力完成业务合并。交易完成后SPAC将不复存在而是通过合并后的公司以新的代码进行交易。

SPAC一般由基金、富豪、名人等发起,先通过筹集一定的资金成立一间空壳公司,然后再寻求投资者完成上市,因此,SPAC代表了资金充足的私营公司进入公开市场的一种方式。

SPAC和直接上市都是私人投资者获得公开市场定价和流动性的两种方式,通常无需进行已成为IPO标准的广泛路演。

SPAC IPO从2016年起开始出现阶梯式增长并在2020年迎来爆发,2020年美股IPO 471例,其中SPAC录得 248例,占比52.65%,募集金额超800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600%。

2021年SPAC IPO在美股市场持续火爆,截至7月3日,2021年SPAC IPO数量已经达到362,募资额达到1117.9亿美元。

究其火爆的原因,一方面是众多家族企业的入场带来的羊群效应,目前SPAC已成为许多家族企业资本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海投全球的调查,戴尔家族发起的SPAC——MSD Acquisition Corp.已于今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5.75亿美元,旨在收购主要来自科技和媒体在内的高增长行业;索罗斯家族投资的OneMadison Group 在2019年发起的SPAC——One Madison Corporation于去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到4.5亿美元;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也有两只美股SPAC,分别于去年10月和今年1月上市并募集到资金5.5亿和2亿美元。

另一方面是SPAC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受到众多主动追求风险的投资者的青睐。

SPAC寻找的目标标的目前主要集中在生物科技、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且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企业,但由于发行前投资者并不清楚SPAC的收购对象,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盲盒效应」在金融市场的体现。

Q2港交所盈利前瞻:景气度回落,净利润同比增长8%至32.2亿港元

中信建投认为,2021年二季度,市场景气度明显较一季度回落,香港市场的每日成交金额(ADT)为1512亿港元,同比增长32.6%,环比下降32.6%。

衍生品方面,期权成交张数为62.5万张,同比增长4%,环比下降33%,期货成交张数为37.2万张,同比下降16.3%,环比下降21.4%。

综合考虑,预计港交所Q2的非投资收入为45.1亿港元,同比增长16.1%,环比下降17.9%,总收入为51.1亿港元,同比增长7.1%,环比下降14.2%,归母净利润为32.2亿港元,同比增长8.1%,环比下降16.1%。

对于港交所全年的业绩预测,中信建投得出港交所全年1783亿港元ADT的假设,预计港交所2021年的收入同比增长14.6%至218.7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9.2%至137亿港元。

综上所述,中信建投给予港交所目标价546港元,对应2021/2022年50/45倍PE。

本文精编自中信建投证券7月6日研报《港交所:债券通、上市制度持续改革及21年Q2前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