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中国人寿披露科技成效:3万个职场数字化 成重要线下流量入口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敬元 2020-12-08 20:2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人寿披露科技成效:3万个职场数字化 成重要线下流量入口)

12月8日,中国人寿在2020年开放日上介绍了“鼎新工程”实施进展和成效,特别是销售和科技的成果。其中,“科技国寿”的样子,还是首度详细对外展示。

在2019年2月22日的开放日中,中国人寿提出“重振国寿”的战略。“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们将改革作为重振国寿的关键一招,并在之后启动一系列改革,我们统一命名‘鼎新工程’,就是革故鼎新。”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介绍。

在苏恒轩看来,国寿要振兴,科技要先行。当天该公司副总裁阮琦系统介绍了鼎新改革后中国人寿科技的变化,以及科技如何为有71年经营历史的老险企应对新趋势提供基础支撑。

科技过去侧重开发现在转向运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阮琦说,在鼎新工程后,中国人寿对科技的要求,将“快”提到了第一位。“对中国人寿这么大一个体量来说,要做到‘快’,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阮琦表示,围绕着快,国寿科技将“众智、敏捷、迭代”作为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助力公司战略快速落地。所谓的众智,即中国人寿科技要走进一步开放的道路;敏捷,要求组织更加灵活;迭代,就是追求技术上不断进化、业务上不断创新。

在快的前提下,国寿科技又围绕着产品责任制建立了一个新的运作机制,全面实施研发运营一体化,追求业务与科技的融合。

“科技在过去是‘随需而动’,相对来说是比较被动的,但现在转向了主动,这个变化还是比较大的。”阮琦说。虽然国寿在科技的组织架构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内部运作方式跟过去完全不同。

“我们赋予研发中心运营的职责,同时也赋予了数据中心开发的职能。所以内部的一些隔墙完全被打破了,整个组织具有了高度的灵活性,业务跟科技之间也完全融合。这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过去中国人寿的科技侧重在开发,但现在完全转向运营。”

阮琦说,国寿科技将平台作为突破口。现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大型企业背后都有强大的平台,平台也是中国人寿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所以公司致力于建立平台化的业务。中国人寿用数字化平台达成生态化资源汇聚,整合了170多个应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过国寿物联网感知每个职场变化

这些科技变化,让中国人寿实现了什么?

一个显著的结果是,公司建立了线下的数字化职场。作为老牌险企,中国人寿的优势之一在于全国网点布局,在于线下。如今,随着互联网自动接入、智能化感知和数字化呈现,中国人寿全国近3万个职场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线下流量入口。

“在业务高峰的时候,我们线下的职场接入了300多万、将近400万的数据终端,这个量是非常大的,这个是一天的接入量。”阮琦介绍,随着职场数字化升级,职场在公司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这里已经成为客户的体验中心和联谊中心、营销员的成长中心和创业中心、公司的品牌中心和影响力中心。

“因为有了现在的数字化职场,我们很快建立了线上的数字化平台。”阮琦说,这个平台连接企业生态服务、销售队伍、客户,将线上线下结合,助推数字化转型。

同时,中国人寿也以“大后台+小前端”模式构建了国寿物联网,全面连接整合前后端计算资源。随着这个架构的出现,他表示,中国人寿已局部实现职场设备由总部数据中心掌握,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在所有职场完全实现。“所以通过物联网,我们能感知我们中国人寿每一个职场的变化。”

在数字化平台上,投放了6大类、1700多个应用服务,覆盖公司整体经营价值链,包括协同、风控、管理、销售、服务、交易等,可以供各层级公司灵活组合,满足多样化的业务发展需求。

阮琦介绍,这1700个应用,不仅包括对中国人寿历史积累的170多个应用的解构而来,同时还聚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么大的公司按照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科技公司,我们专注的是寿险业务。所以只要社会上对我有用的服务,我就投放到这个平台上,就可以快速实现资源的聚合。”阮琦说。

这些基础变革,带来智能化、可视化、社交化等业务管理方面的成效。以可视化来说,中国人寿遍布职场的高速网络接入,运用云视频、大数据、多屏互动技术,将2.6万个作战单元、3600余个指挥中心,构建成扁平高效、整体统一的作战体系,实现公司经营管理动态可视。销售活动上,各级机构数据综合实时分析,活动数据直观动态展现;客户服务上,客户也通过寿险APP一键视频连通柜面人员,远程可享临柜服务。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