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A进程更进一步 吉利汽车回复上交所首轮问询 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9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官网上挂出了《关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此时,距离9月7日上交所发起首轮问询时间仅相隔10天。火速回复问询函的背后,透露了吉利回归A股的迫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吉利的回A举措无疑是多赢的。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能够扩充融资渠道,打造多元化融资的战略布局,提升自身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等;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良好企业的进入可以给市场灌输价值型投资的理念;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吉利的回归有助于让国内市场更多地享受到企业创造的红利,使其进一步反哺产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注意到,上交所的首轮问询函主要涉及6大项内容,包含了27个细分问题。其中,股权激励情况、是否符合上市标准、在核心技术上的布局,在汽车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募集项目资金的用途等,是上交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实际上,这也是诸多投资者对于吉利回归A股普遍关注的问题。
“整车企业能不能登陆科创板?”对于这一问题,在一众车企争相蓄势登陆科创板时,业内便存在争议。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显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领域上,科创板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前,有业内人士判断,整车企业属于制造行业,距离科创板所强调的“科技”属性有一定距离。
而在吉利汽车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也重点回应了这一充满争议的问题。首先,作为已经在港股上市的红筹企业,吉利汽车方面表示,公司符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中的具体要求——市值 200 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对此,吉利汽车在问询函恢复中详解了自身在核心技术上的储备:包括48V MHEV 轻混技术、弱势道路使用者(VRU)保护技术、自主研发0TD/1.0T 高性能发动机和高效均质超稀薄燃烧发动机、在智能驾驶拥有技术储备等。而在科技创新方面,吉利汽车也在问询函回复中公布了公司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及获得的国家奖项和承担的科技项目等。
实际上,在核心技术上的储备,的确为吉利登陆科创板的举措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上交所的问询函中,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关注吉利汽车在技术上的布局进展。同时,募集资金是使用用途,尤其是向科技创新领域投放的具体安排,也是上交所关注的重点。
根据吉利汽车提交的招股书信息显示,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17.31亿股(不含超额配售部分),不超过发行后股份总数的15%。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后主要用于公司主营业务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按招股书计划,吉利汽车拟使用募集资金200亿元,投入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前瞻技术研发项目、产业收购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吉利汽车在回复交易所的问询函中提及,新车型产品的研发项目、前瞻技术研发项目的资金使用主体均在公司下属吉利研究院及浙江研究院。同时,对于募集资金,吉利汽车将优先以增资方式投入对应使用主体,若因某些原因不能采用增资方式,则将以股东借款方式提供资金给对应使用主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吉利的回A举措,将给在港上市的更多优质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经验,A股更加庞大的市场、更安全的融资渠道、更开放的制度环境将吸引到更多的整车企业考虑回归。
在他看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吉利汽车是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良好制造业企业,属于优质投资标的,顺利回归A股后,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加价值型投资的明智选择,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