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深港通满周岁 全面互联互通让谁改变了谁?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7-12-05 08:50: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深港通满周岁 全面互联互通让谁改变了谁?)

去年此刻,随着深圳福田区深交所大楼的开市钟和香港中环的港交所开市锣齐齐敲响,深港通正式启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也由此进入了全面互联互通的新时代。

北向资金之于A股市场,南向资金之于港股市场,谁将改变谁?这是一个在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之初最为市场所关注的问题。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伴随着这两种力量各自在对方市场的博弈,互联互通双向渠道都给两地市场注入新活力,带来深刻影响和变化。A股市场价值投资氛围愈发趋于浓厚,而港股市场中的科技股、成长股也在内地资金的推动下更加活跃。

两地估值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互联互通机制深刻地改变了双方市场的估值结构。”瑞信中国A股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价值理念、投资风格、交易习惯的相互碰撞和融合。

“深港通开通后,海外资金特别是长线基金借道深股通买入A股,它们注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投资风格更偏重价值型投资,大大促进了A股市场价值化、多元化与成熟化。”平安证券经纪业务事业部客户经营中心董事总经理张新年介绍道。

在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示范带动下,深市估值结构趋于均衡,各板块市盈率趋于回归历史均值。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深市平均市盈率为38倍,较深港通开通初期下降逾一成。

陈李表示,对A股来说,在过去20多年,大盘股对小盘股有估值的折价,小股票PE(市盈率)比较高,而大股票PE比较低,在互联互通机制运行之后,大、小盘股票此前的估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现在来看,这种改变没有结束,也没有逆转,仍将继续。”陈李称。

在他看来,“北水南下”,为香港市场带来了更多流动性,使得港股市场成交量、估值水平均整体提高。而内地资金对优质标的的挖掘,特别是科技硬件股估值的提升,是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之后,内地资金给香港市场带来的最大变化。

跨境交易特色鲜明

从跨境交易特色来看,深股通资金主要集中在以消费行业为代表的低估值蓝筹股,及有核心技术增长预期确定性的成长股,显示以创新创业经济为代表的深市A股正持续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在深股通中,中小板、创业板标的交易金额合计占比已达56%,持股市值占比达到49%。部分指数权重股如海康威视、格力电器等,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已接近10%。

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的中小市值标的,也较好地与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形成互补,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

数据显示,深港通下港股通资金较青睐香港市场成长性较高的中小市值股票。恒生中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的交易金额和持股市值占比均超过60%。从行业来看,资金也更偏好信息技术、房地产和可选消费行业。自开通以来,港股通新增的标的股票交易金额占到深港通南向交易金额的四成左右。

北向和南向资金活跃

开通以来,深港通的交投氛围日益活跃,累计交易金额已达1.29万亿元。其中,深股通交易金额8821.41亿元,港股通交易金额4126.35亿元。深股通日均交易金额由开通首月的15.41亿元提升至最近一个月的73.77亿元,增幅达379%。港股通日均交易金额则由开通首月的4.54亿元提升至最近一个月的38.4亿元,增幅高达745%。与此同时,深股通和港股通日均额度使用占比分别为5.25%和5.58%。

从双向通道的流量来看,截至12月4日,深股通累计净流入1487.63亿元,港股通累计净买入971.35亿元,跨境资金净流入516.28亿元。

此外,数据显示,港股主板市场每月的日均成交额,已从2016年12月的635亿港元,增至2017年10月的951亿港元。近期恒指迭创十年来历史新高,港股单日成交量突破1500亿港元的情况,也变得频繁。

随着深港通交易日益活跃、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高,深港通对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增强。目前,深股通持股市值已增长至1862.79亿元,约占深市A股总市值的0.79%,港股通持有市值累计达1285.11亿港币,约占港股主板总市值的0.39%。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新闻: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