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息股成港股避风港!息率至多逾11厘,收息攻略一图看懂)
华盛资讯4月19日讯,中东地缘冲突及美国降息预期延后接连打击港股市场情绪,恒指自近五个交易日跌逾千点,今日盘中一度逼近16000点关口。
情绪端持续退潮下,随着一众高息股2023年年报披露陆续完毕,并披露末期股息计划,高息红利风格再获市场重视,中国神华、中国石油股份等股价均创阶段新高。
股票 | 股息率 | 除权除净利日 | 派息日 | 每手年度收息 |
中国建材 | 9.10% | 5月3日 | 6月28日 | 458港元 |
恒隆集团 | 9.80% | 5月8日 | 6月14日 | 860港元 |
恒隆地产 | 9.60% | 5月8日 | 6月14日 | 780港元 |
嘉里建设 | 9.70% | 5月22日 | 6月5日 | 675港元 |
建发国际集团 | 9.70% | 5月28日 | 7月8日 | 1,300港元 |
上海实业控股 | 8.90% | 5月30日 | 6月14日 | 940港元 |
阜丰集团 | 11.30% | 6月3日 | 6月28日 | 580港元 |
电讯盈科 | 9.90% | 6月3日 | 6月21日 | 382.5港元 |
香港电讯-SS | 8.70% | 6月3日 | 6月20日 | 765港元 |
中海石油化学 | 9.10% | 6月4日 | 6月30日 | 414港元 |
资料来源:华盛证券;截止日期:2024.4.19 |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追求股息收益回报的投资者来说,需要在除净日前买入高息股并持有至除净日,便能赶在截止过户日前成为公司股东,并在此期间获得现金或股利派息。
中金证券指出,企业稳定的高股息率很大程度代表了经营稳定、业务成熟、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所以通常在市场偏好下降、市场大跌的过程中,高股息组合可以体现出较强的防御性。
机构最看好能源类港股高股息资产“进攻属性”
国务院在上周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机构指出,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特别是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分红要求的再次强调,结合央企市值管理政策的全面推进,预计未来央企的考核方案将逐步实施。
华泰证券指出,能源类港股高股息资产具备其他商品类权益资产和高股息资产的共性——绝对收益挂钩商品价格、相对收益与10Y中美利差高相关体现防御性,看好能源类港股高股息资产“进攻属性”。
瑞银也对今年油价预测保持乐观,认为石油市场将进一步收紧,相对于海外同业,尤其是美国石油公司,中资三大石油股H股估值仍然吸引,继续看好中资三大石油股。
股票 | 股息率 | 除权除净利日 | 派息日 | 每手年度收息 |
力量发展 | 8.4% | 5月10日 | 6月28日 | 160港元 |
中石化炼化工程 | 7.6% | 5月14日 | 7月19日 | 188港元 |
首钢资源 | 9.0% | 6月7日 | 7月26日 | 560港元 |
天能动力 | 6.9% | 6月13日 | 7月8日 | 860港元 |
中石化冠德 | 6.4% | 6月12日 | 6月28日 | 500港元 |
中国石油股份 | 6.6% | 6月18日 | 7月29日 | 965港元 |
中国神华 | 7.6% | 6月27日 | 8月21日 | 1,130港元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 8.3% | 7月8日 | 7月26日 | 756港元 |
资料来源:华盛证券;截止日期:2024.4.19 |
港股有哪些高息策略ETF?
除开上述高息个股外,投资者如果认为投资单只股票会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不够稳妥,也可以选择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大部分的ETF都会派息,通常每季、每半年或每年一次,但同时也会收取管理费。
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港股市场股息率达到4%及以上的高息ETF以及其最新持仓,仅供参考:
高股息ETF名单 | ||||
ETF名称 | 现价股息率 | 派息政策 | 管理费 | 前五大持仓股 |
GX恒生高股息率 $03110.HK | 8.16% | 半年派 | 0.68% | 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神华、中国宏桥 |
富邦沪深港高股息 | 7.89% | 季派 | 0.60% | 陕西煤业、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神华 |
平安香港高息股 $03070.HK | 6.01% | 半年派 | 0.55% | 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银行 |
三星高息房托 $03187.HK | 5.17% | 季派 | 0.65% | Japan Metropolitan Fund Investment Corp、领展房产基金 |
资料来源:华盛证券;截止日期:2024.4.19 |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