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中环控股(01735)入局人工智能赛道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1-09-23 12:10: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日,锚定多元化赛道的中环控股又有了“新动作”。

(原标题:中环控股(01735)入局人工智能赛道)

近日,锚定多元化赛道的中环控股(01735)又有了“新动作”。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9月22日,中环控股集团旗下卡莫斯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明,将就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创新技术在智能建筑、智能物业、智能物流、健康及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中环控股执行董事李梦琳与中科新松战略规划部助理部长贾龙冲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中环控股董事长余竹云、中科新松总裁杨跞等领导共同见证签约仪式)

简单来说就是,中环控股拟借助中科新松的科技创新实力入局智能建造赛道,进而斩获即将崛起的行业发展红利。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环控股及中科新松在各自的领域均属于“庸中佼佼”,所以这一次双方的合作也将引发较大的遐想空间。

前者中环控股,凭借母公司及最终控股股东“中环文化”的国内优势及协同效益,已经从当初单一的承建商成长为横跨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并在城市融合体运营商中小有名气。

后者中科新松,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其隶属于中科院,是新松机器人集团(300024.SZ)在上海设立的国际总部,业务涵盖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创新发展三大板块。截至目前,该公司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跻身国产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

接下来,不妨结合行业趋势及战略布局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分析:这一次合作,对中环控股的多元化发展会产生什么效应呢?

人工智能赋能建筑“大势所趋”

正如蒸汽机的发明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催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样,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口说无凭,先来看看近些年各国陆续制定的新工业发展规划:美国于2012年率先启动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紧接着德国也正式提出工业4.0的概念,中国则于2015年开始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国家都制定了新的工业发展规划,试图通过塑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工业形态站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潮头。

至此,人工智能走出阿西莫夫的小说,走出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成为改变人类社会的前沿科技,早已不是什么什么新鲜事...

根据应用领域划分来看,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这三大类,其中工业机器人主要指的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服务机器人则可直接为人类生活服务,如清扫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而特种机器人则涵盖农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安防与救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应用于特殊领域的机器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服务机器人与人们接触最多,所以更吸引民众关注,这部分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不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机器人这一特种机器人也开始“登上主场”。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除了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繁荣催化建筑机器人发展之外,还有一下两大因素驱动这一行业快速发展,如下:

一是行业需求方面,传统建筑业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及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等问题的日渐积累,导致该行业正在遭遇“用工难”的问题。具体来说,相比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逐渐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劳动力逐年增加,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用工难”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二是政策导向方面,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及工业化不断融合,国家及相关部委先后颁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加速建筑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比如说,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同年8月,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品牌。

可以看到的是,在技术催化、行业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多重助力下,人工智能赋能建筑“大势所趋”。

市场研究机构Tractica的一份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计划将建筑机器人大规模投入使用,预计截至2025年将有超出7000台建筑机器人被应用到建造和破拆领域,市场规模达到2.26亿美元。

值此之际,越来越多的嗅觉敏锐的企业也开始入局建筑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

比如,房地产行业“老大哥”碧桂园也进入了建筑机器人产业,依托成立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让碧桂园的“机器人建房”之梦似乎已经逐步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已经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成为全球领先的建筑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所以可以看到,以承建商起家的中环控股入局建筑机器人其实也并不值得诧异,反而是顺势而为抓住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建筑行业的发展机遇。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这一次中环控股与中科新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会在智能教育、智能协作、智能实验室及智能产业园区等机器人全产业链建设、研发、拓展和运营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借助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拓展新的商业项目。

(双方团队一同参观新松机器人体验中心)

而对于中环控股与中科新松双方而言,这一次战略合作也或将带来“1+1>2”的正面效果。

其中,中环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直言表示,对于中环控股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协同效用的合作。近年来,中环控股在多个业务领域实现“飞速成长”,如健康及医疗板块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3691万港币。打通机器产业赛道,可向现有产业赋能,而产业的发展又将助力中环控股的智能智造迅速壮大,实现多产业齐头并进。

与此同时,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裁杨跞表示,此次合作,在全面深化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应用与发展,依托中环控股在建筑、物业管理、健康医疗及物流板块等的业务,全面展开新一代机器人在建筑、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推广、产业链生态建设的合作,以实现价值共创,合作共赢。

双方表明,将就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创新技术在智能建筑、智能物业、智能物流、健康及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综上行业趋势来看,于中环控股与中科新松而言,不失为一场“大有可为”的战略合作。

以“技术创新”开启多元化赛道下一程

事实上,中环控股借助中科新松之力入局机器人行业,属于其一贯的通过技术赋能潜力赛道的“多元化打法”。

往近了来说,今年7月底,中环控股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双方将在数字乡村及健康基地等相关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这其中,公司将借助腾讯云在技术创新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及农业互联网等产业生态资源方面的优势,以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农村及健康基地业务的现代化水平。

往远了说,就是已经产生明显效益的餐饮供应链、健康及医疗业务等业务。据悉,面对日趋狭窄的传统业务赛道,近些年中环控股开拓新业务,并将业务拓展至多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领域,比如餐饮供应链、健康及医疗业务等方面赛道。由于这些赛道具备较大市场潜力,因此这些新业务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据中期报显示,期内餐饮供应链和健康及医疗业务分别实现2747.7万港元及3691万港币,较2020年同期而言“飞速成长”。

(数据来源:中环控股财报)

基于上来看,中环控股的“多元化打法”也不是随心而为的,而是有计划、有选择的入局潜力赛道。

就拿餐饮供应链赛道来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披露,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的规模将近5万亿元,假如按照平均30%-40%的原材料成本测算的话,那么餐饮食材供应链市场规模至少有1.5万亿元。巨大的需求,自然也为中环控股创造较多的发展机会。

而将智能建造纳入到多元化版图中,对中环控股来说,其实也是一大明智之举。关于市场规模带来的发展机遇,前文已经提过在此就无需赘述了,最主要的是还有其它两大明显利好值得一说。

一是,产生业务协同效应。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中环控股最初是以地基工程及上盖建筑工程起家,随后向上游延伸布局建筑材料买卖业务,向下游拓展物业投资和物业管理业务。直至目前,其还将业务的触角延伸至健康及医疗、智慧物流及智能建造等领域,这些看似没多大关系,但实则仍紧紧围绕其承建主业进行的,有着多元布局、协同发展的战略逻辑。

二是,迈入“第N曲线”。英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曾在其著作《第二曲线》中指出,“企业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这时候无论是时间、资源还是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过程。”而于中环控股来说,多元化布局便是其探索第二条增长曲线的重要动作,随着健康及医疗业务、智慧康养、智能建造等业务渐入佳境,该公司有望进迈入第二、第三、甚至于第N增长曲线。

综上种种,不难看出,随着中环控股迈入市场潜力巨大的智能建造行业,该公司有望收获一个新的增量空间。未来随着这一行业的增长动能逐渐释放,该公司的业绩也有望进一步增厚而此次中环控股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289.8%,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其业绩和估值都或将迎来一个不错的上行空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