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信华信巨额分红上亿:支付和解费超800万,社保公积金差距数千万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信华信巨额分红上亿:支付和解费超800万,社保公积金差距数千万)

《港湾商业观察》廖紫雯

近日,信华信技术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信华信)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与大和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该公司曾于2025年1月首次递表,国内运营主体为信华信(大连)软件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最大的对日软件技术服务提供商,信华信在展现业务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对日本市场过度依赖、汇率风险高企及客户集中度较高等问题。

1

收入高度依赖日本市场,支付和解费超800万

作为软件技术服务及产品提供商,信华信主要从事向日本客户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服务。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来自位于日本并在日本运营的客户的收入计,公司在日本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市场的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向日本市场提供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日本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7%。

公司最初是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日本和海外业务独立营运的业务部。自2022年11月以来,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重组,通过重组业务已与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分开并独立出来。

日本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已服务160余家海外客户,其中核心企业集团客户达10余家,包括了伊藤忠集团、大和总研、日本电气集团、日立集团、NTTDATA集团、日铁系统集成和TISINTEC集团等日本各行业公司集团。

2022年-2024年,信华信实现收入为16.32亿、19.25亿、18.01亿;期间利润分别为1.82亿、2.7亿、2.02亿。期间年度利润变动,主要是由于日圆大幅贬值导致公司以人民币呈报的收入减少,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公司产生了相应开支,以及销售及营销开支和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为9.78亿,同比增长15.84%;期间利润为1.87亿,同比扭亏为盈。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客户对公司服务的需求增加及日圆升值;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上述因素推动公司的收入增加以及其他收益增加3000万,从而反映公司的外汇收益2240万。

2022年-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报告期各期),公司的定制化软件开发收入占比分别为92.6%、89.0%、87.1%、85.7%;标准化软件产品及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9%、8.0%、8.0%、9.1%;应用程序托管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5%、3.0%、4.9%、5.2%。

信华信收入高度依赖日本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日本的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各期间总收入的86.3%、89.8%、92.7%及95.0%;来自中国内地的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比分别为13.6%、10.0%、6.9%、4.5%。

信华信表示,大部分收入来自日本的客户,该部分收入的波动基本与公司的收入波动一致。期间,来自中国内地客户的收入持续下跌,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重组后公司终止与若干中国客户的业务关系;及位于日本的企业客户的更多订单是直接通过其位于日本的实体下达,服务采购方式作出了调整。

这种业务结构使公司面临显著的汇率风险。2022年-2024年,汇兑亏损分别为510万、210万、2310万。2024年上半年汇兑亏损达4630万,2025年上半年则实现汇兑收益2240万。

2025年4月,信华信日本收到来自日本某客户的一封律师函,主张其管理不善,未能妥善处理服务主协议及若干开发订单中的开发工作,导致该客户产生相关成本。

信华信日本与该客户开展协商后订立一份和解协议,当中约定(其中包括)(1)信华信日本将向该客户支付和解金1.677亿日圆(约810.39万人民币);(2)和解协议及向该客户支付的和解金额不应解释为信华信日本承认在向该客户提供的开发工作中负有责任或存在疏忽,及(3)除支付和解金以及和解协议协定的事项外,该客户不可撤销且无条件地放弃就和解协议所述争议而产生的针对信华信日本的所有权利和申索。

于2025年6月24日,信华信日本按照与该客户订立的和解协议全额支付和解金。据公司的日本法律顾问告知,(1)和解协议合法、有效且具约束力;及(2)签订和解协议并支付和解金后,该客户就相关争议向信华信日本提出额外索赔及有权获得额外赔偿的风险较低。

2

项目执行存风险,延迟交付与亏损项目频现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主要客户基于议定价格的开发订单。公司设计、开发及交付定制的软件产品并提供故障排除和维修服务。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期间,信华信分别有95个、67个和42个开发订单延迟最终交付,涉及项目数量分别为57个、38个和17个。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延迟交付项目数量分别为27个和1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从合同金额来看,这些延迟交付项目涉及的合约金额分别为2500万元、1490万元和26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250万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0万元。

于往绩记录期间,几乎全部开发订单均出现延迟的原因为客户推迟验收,而于2022年有10个开发订单延迟的原因是由于政府部门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工程师出行受限制无法亲赴开发现场,并且导致与客户某些面对面沟通延迟。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首先,项目交付延迟可能表明公司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例如项目规划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当、进度控制不力等。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层经验不足、项目团队能力不强,或者对项目风险的评估不够充分。其次,IT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人才。如果项目频繁延迟,可能说明公司的技术团队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无法满足客户的技术要求;或者是因为人员流动率高、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导致项目团队不稳定,从而影响项目进度。第三,项目交付延迟也可能与客户有关。例如,客户需求变更频繁、审核流程复杂、或未能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等。这可能暴露了信华信在与客户的沟通和协调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建立起高效的合作机制。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表示,信华信的“日本依赖症”和“交付阵痛”本质上是全球化战略与本土能力错配的产物。其破局关键在于:在市场层面:从“日本订单搬运工”转型为“亚太数字化服务商”,通过区域协同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宋向清指出,项目管理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一是需求调研粗放;二是进度管控失效。例如,部分项目未预留缓冲时间应对客户需求变更,导致范围蔓延。同时,还存在资源调配与技术依赖的双重桎梏,一方面人力供给错配:日本市场订单集中时,技术人员被优先调配至对日项目,导致其他项目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存在第三方技术依赖风险,公司依赖第三方提供云计算和SMS服务,若供应商出现故障或涨价,可能引发连锁延迟。另外,还存在客户沟通与需求管理的机制漏洞。一是验收标准模糊:延迟交付的主因之一是“客户推迟验收”,这可能源于合同中未明确验收节点和质量标准,或客户在项目后期临时提高要求。二是变更控制缺失:缺乏标准化的需求变更流程,导致客户频繁调整功能要求时,项目团队无法及时评估影响并更新计划。

更为严重的是,信华信在报告期内还出现了多个亏损开发项目。2022年至2024年,所承接的开发订单分别有76笔、91笔、73笔,涉及亏损开发项目数目分别为6笔、8笔、2笔,涉及合约金额分别为460万元、7310万元和2310万元。

2024年上半年、2025上半年,所承接的开发订单分别有31笔及1笔,亏损项目数量均为2个和1个,涉及金额2880万元和60万元。

信华信解释称,几乎所有项目出现亏损的原因是开发初期对项目评估不足,加上客户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且多变,以及项目进行阶段为保证工作质量增加员工而产生预期外的成本,导致生产效率不如预期。这些亏损项目并未对公司于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度期间的业务营运及财务表现产生重大影响。

3

社保公积金差距数千万,存在大额分红

信华信依靠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包括业务支持服务提供商及软硬件供应商)的合作。具体而言,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根据与客户订立的合约,主要以从第三方获得外包编码服务及IT专业人员的形式购买软件开发支持服务。报告期各期,公司从第三方购买的软件开发支持服务计入新增合约成本,分别占总收入成本的16.6%、21.1%、16.2%及13.0%。

然而,公司也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招股书介绍,近年来,中国、日本、香港和印度尼西亚的软件开发人员和IT专业人员的工资未来可能增长。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及IT服务行业人员的平均年薪由2019年的16.02万增至2024年的23.38万,复合年增长率为7.9%。劳动成本增加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竞争优势。

信华信指出,随着工资增加,经营开支亦增加,倘若无法通过更高的价格将这些成本转嫁至客户,则可能会降低利润率。更高的劳动成本可能影响公司与较低工资水平地区的公司竞争能力。若竞争对手利用较低的劳工成本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类似服务,公司可能失去市场份额并面临定价压力。

此外,工资上涨会影响公司吸引及留住人才的能力。随着劳工成本上升,公司或需提供更高薪金及福利才能在就业市场保持竞争力。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经营开支及影响公司的财务业绩。若公司无法有效应对工资上涨的影响,则可能对竞争力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打算将大部分募资金额用于在未来五年内招募新员工,以支持在研发、相关业务的营运以及销售和营销方面的工作。

此外,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并无为公司中国子公司的雇员足额缴纳中国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报告期各期,估计差额分别为330万、4530万、4940万、2260万,分别约占集团各相应年度期间收入的0.20%、2.35%、2.74%及2.31%。

值得关注的是,信华信曾存大额分红现象。

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子公司向其股东(非集团实体)分别宣派股息5820万、1320万、1.009亿,于2024年,公司向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派股息1.208亿,向伊藤忠香港宣派股息1130万。

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拥有公司86.9%的股份。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信华信一致行动人士控制,包括刘军、张利民、王悦、李成金及张起臣,其共同持有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2.6%股份。(港湾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证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