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与沃尔沃共研发动机 吉利“新四化”再布局

来源:时代周报 2019-10-15 21:45: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与沃尔沃共研发动机 吉利“新四化”再布局)

吉利与沃尔沃的融合迈向了新的阶段。

近日,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发布消息称,双方正在讨论将各自现有的发动机业务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业务板块,主要负责研发、生产领先的高效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

10月10日,吉利汽车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新业务单元将进一步强化各品牌间的技术和资源协同效应,研发领先的清洁高效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并将其搭载在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伦敦电动汽车等品牌,未来还将向集团以外的企业供货。”

成立独立的动力部门,显然是吉利与沃尔沃合作的新纪元。吉利将更加“正大光明”地融入沃尔沃先进技术,而对于体量较小沃尔沃而言,从燃油和混动研发中抽身出来,可专注研发纯电动汽车业务应对未来多元化的动力需求。正如10月8日,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坦承的那样:“维护在纯电动领域的开发资源和项目预算,是现阶段沃尔沃最重要的事情。”

“蚕食”沃尔沃技术

车企间收购的案例数不胜数,但真正做到双赢的少之又少,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一直被业内称道的典型案例。但事实上,吉利、沃尔沃的这场双赢比想象中艰难很多。

9年前,当吉利看中了沃尔沃的技术,从福特手中收购其100%股权的同时,也拥有了沃尔沃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但并购协议中明确规定吉利汽车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即沃尔沃的技术只能用于沃尔沃品牌汽车的生产。

这样的收购显然不符合吉利的初衷,但吉利并没有急功近利地强取豪夺,而是互利互赢地下了一盘大棋。收购沃尔沃后的头几年,吉利丝毫不干涉沃尔沃的自主独立经营,而是助力其快速复兴。

随着沃尔沃销量节节攀升,吉利这才开始探讨将沃尔沃技术反哺到自身产品的可能性。2010年11月,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共同成立了“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双方逐步开展在汽车制造、零部件采购、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直到两年后的2012年3月,吉利才真正与沃尔沃达成技术转让协议;同年12月,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签署了三份技术转让协议,其中就包括GMC升级平台、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全系统和GX7安全革新技术。

随后双方合作愈发密切,2013年2月,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进入蜜月期;2017年8月,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又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与领克汽车。至此,吉利达到了收购沃尔沃的初衷。

如今,双方合并发动机业务,将共同探索新时代下的动力总成变化趋势。同时吉利对沃尔沃技术由原来的借鉴、合作开发,也发展到了未来毫无保留的产品共用,甚至可以延伸业务供应于整个行业,真正将沃尔沃融进了自己的体系之中。

“谋划”戴姆勒、LG、丰田

收购沃尔沃是吉利汲取外来技术最成功的案例,但除了沃尔沃以外,吉利还在各个领域尝试共享国外先进技术。

比如吉利的另一起大型收购事件,2018年2月,吉利以约90亿美元正式收购戴姆勒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10月10日,吉利汽车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吉利致力于对戴姆勒长期投资,我们是戴姆勒长期战略投资者,这一点不会改变。”事实也确实如此,收购戴姆勒股份后,吉利没有急于获取戴姆勒技术,而是和戴姆勒一起探索出行领域的模式。

2018年10月,吉利戴姆勒出行服务公司宣布,双方将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2019年3月,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再比如吉利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2016年吉利衡远新能源涉足动力电池领域,但名声一直不显,直到 2018年5月,一条关于吉利收购韩国电池巨头LG南京工厂并深度合作的传闻引发了行业的关注。

此外,吉利还涉足丰田的THS混动技术。2018年底,吉利通过科力远以1元的白菜价收购丰田THS混动技术,至今仍是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

共享研发成行业趋势

从沃尔沃到戴姆勒、LG、丰田,毫无疑问,吉利能成为自主品牌一哥,和他行积极与技术领先的国际巨头合作息息相关。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沃尔沃技术先进,资金投入较大,吉利则相反,对技术需求更为看重。吉利与沃尔沃合作可形成共担、共享的结果,这种共享研发的情况,将是大集团今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确实如此,在“汽车四化”的产业变革中,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自信到可凭一己之力脱颖而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合资合作的新闻此起彼伏,如宝马长城、江淮大众、福特众泰、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长安与比亚迪……既有自主零部件企业与自主车企结对,又有自主品牌与外资车企抱团,还有自主车企与外资零部件企业联姻。

更为典型的案例是,在今年短短数月内,丰田先后与比亚迪、广汽、一汽展开深入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包括混合动力、插电混动、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在内的多种新能源车型。

9月30日,全国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共同研发可以降低风险、成本,以及占领市场竞争有利位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产业变革持续升温,以及“股比放开”后中国工业愈发开放,企业之间共享研发成果、共同研发技术的深度合作将越来越多。

(原标题:与沃尔沃共研发动机 吉利“新四化”再布局)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