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禾赛的盈利分化中,速腾聚创何以落下风?Q4成关键窗口)
随着L3级自动驾驶法规在多国落地,激光雷达作为“智能汽车之眼”的市场需求持续升温,市场愈发成熟,蛋糕也越做越大,价格战加剧、技术路线分化等正常市场问题也逐一浮现。
行业繁荣之下,企业能力考验愈发综合,正盈利周期的实现目标已然提上日程。
日前,国内激光雷达头部玩家之一,速腾聚创交出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这份营收持平、亏损扩大但暗藏结构性转折的财报,为我们观察行业竞争格局提供了不错样本。
对手已盈利,速腾聚创Q3却警报了
从整体表面看,速腾聚创第三季度业绩确实难言亮眼。总营收4.07亿元,同比微降0.2%,环比下降10.6%,增长动能显疲态。更令人担忧的是录得净亏损1亿元,较上季度亏损近乎翻倍。
营收、净利润均逊于美银证券等机构预期。基于这份业绩,美银证券直接显著下调了公司2025—2027年这三年的业绩预期,其中2025年净亏损预测上调37%,2026及27年盈利预测下调80%及72%。就这些整体性财报数据来看,速腾聚创形势并不太乐观。
与此同时,速腾聚创的低毛利率问题始终是市场担心的重点。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3.9%,尽管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但按季下降3.8个百分点。
季度承压背后,其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增速明显放缓,且本季以15.01万台销量和14.3%的销量增速实现毛利率18.1%,有所提升,但同期禾赛同类产品毛利率超40%,两者差距极大。
对内核心财务数据预警、对外强势竞争者持续拉大与自身差距,速腾聚创的焦虑难以忽视。
更为紧迫的是,速腾聚创最大的上市对手禾赛科技已经率先盈利,后者先后在25Q1实现了经调净利润,Q2实现了GAAP盈利,Q3净利润率已跃升至32%,强有力地证明了激光雷达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速腾聚创在这个紧要关头,净亏损却反向扩大,意味着其后续压力极高,面对的市场质疑声也不小。四季度将成为重要观察窗口。
行业分析师指出,车用激光雷达行业早已进入商业化落地成熟期,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成为竞争关键。
结构优化获机构认可,Q4盈利信心何在?
不过,单纯聚焦营收与利润的整体数据,容易忽略该公司正在发生的质变。
深入剖析收入构成,一个关键变化浮出水面:机器人及其他领域收入达1.42亿元,同比激增157.8%,收入贡献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3.5%大幅提升至35%。
这一数据背后,是速腾聚创从“单轮驱动”向“双轮驱动”,从过度依赖车载ADAS市场,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战略加速转型。
其按年增长34%至18.7万台的激光雷达总出货量中,机器人领域以393.1%的倍数式增速贡献3.55万台的亮眼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用产品溢价更高,这个第二业务曲线的成型未来将带来的是量价齐增的业绩。第三季度,其用于机器人及其他领域的同类产品毛利率高达37.2%,远超主业水平。足可见,机器人产品线正释放出成为公司增长新引擎的高潜力。
客观来说,在营收停滞与亏损扩大的双重压力下,速腾聚创的业务结构正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
现金流与经营效率的改善信号同样不容忽视。若将观察周期拉长,2025年上半年的净亏损为1.49亿元,这表明第三季度的亏损幅度已显著收窄,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在逐步改善。管理层在财报中解释,毛利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下降,以及自主研发的SOC处理芯片的规模化应用,其成本低于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的FPGA芯片。
或许这些便是这份业绩披露后,不少机构投资者依旧看好速腾聚创未来发展的支撑点之一。
交银国际证券表示,看好平台化、芯片化和规模效应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的积极作用,维持2026年盈利预期。该行指出,2026年海外收入有望放量增长;Robotaxi领域,速腾已与全球超90%的核心玩家建立合作,在北美市场,搭载EM4及E1的客户将于明年启动量产;机器人领域,近期发布的AC2有望分享具身智能量产落地带来的发展红利。
招商证券(香港)则认为,短期市场担忧产品组合拉低ASP,预计26年下半年后激光雷达技术路线收敛,架构优化降本空间减少,ASP大幅下探的波动性下降。公司ADAS与机器人业务空间巨大,未来海外高毛利订单与Robotaxi业务将增厚利润,有望进入盈利周期。
机构看好的另一重要支撑依据,则是管理层对四季度明确给出的乐观态度。按照财报指引,公司计划在25Q4实现单季度扭亏为盈。而支撑这一目标的,是10月单月激光雷达交付突破12万台的历史纪录,以及数字化产品的全面规模化交付。
邱纯潮强调:“单月12万台可以被视为第四季度的基准线,整个第四季度的销量将持续走高、突破纪录。”
未来之战:用数字化新产品追赶?
对于接下来的业绩突围信心,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业绩电话会上的表态其实很直接:“大家看到的三季度业绩,更多是基于过往产品的‘收尾成果’,而我们在三季度全力推进的数字化产品量产、订单储备,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动作。”
这一表述揭示了该公司接下来的核心战略,即在传统业务线收尾的同时,全力押注下一代数字化产品,以期争取在行业洗牌中赢得更多有用筹码。
在业绩说明会上,邱纯潮多次强调“数字化激光雷达”的概念,这并非空泛的技术标签,而是速腾聚创应对行业困局的战略核心。据悉,相比传统模拟激光雷达,数字化架构实现了真正的架构级简化,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具备了更高的可靠性与成熟度。
且目前,速腾聚创已经构建了可量产的数字化激光雷达矩阵,包括超500线激光雷达EM4、超薄192线激光雷达EMX、全固态激光雷达E1等产品。
而这些产品并非实验室概念,而是已获得市场真金白银的投票。截至三季度,速腾聚创已累计获得32家车企及Tier1的144款车型定点。EM平台已斩获13家车企56款车型定点,其中,EMX自4月份发布后已收获49款车型定点,预计将于2026年集中量产交付。订单储备与客户拓展构成业绩增长的潜在动能。
当然,说是这么说,但数字化激光雷达与传统产品,在产品性能、市场空间、盈利实力等综合维度真实实力仍需要得到更多市场表现去证实真伪。
相对来说,或许海外市场的扩张更为确定。
第三季度,其海外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00%,这一数据在营收持平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且速腾聚创近期接连官宣获得上汽奥迪、一汽丰田、欧洲头部车企合资品牌(大众)、北美新能源车企等多家头部车企多款车型定点,订单规模总计超百万台。
截至目前,速腾聚创已累计获得12家海外及中外合资品牌23款车型定点,覆盖亚太、欧洲、北美等核心市场。邱纯潮预计,“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海外业务将进入一个放量增长阶段。”
总而言之,速腾聚创主业承压毋庸置疑,新增长极虽然已经显现,但还不足以填补前者增长力的放缓缺口,新技术潜力仍待市场检验。在现阶段与禾赛的竞争中,速腾聚创的商业化节奏确实落于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