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公司报道 - 正文

透视“中国跨国100大”:制造和基建领风骚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10-14 02:26: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透视“中国跨国100大”:制造和基建领风骚)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名单”(简称“中国跨国100大”)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制作的名单,自2011年开始每年发布。这一名单代表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成就,汇聚中国各行业跨国企业领导者。近年来,中国跨国企业正成为重构全球化格局的一支力量。分析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总结不同类型的成功案例和发展模式,为中国正在“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和参考标杆。

企业的“出海”行为模式分析,包括企业走出去的动机、对海外市场的选择策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等。基于这样的分类逻辑,笔者将“中国跨国100大”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技术制造、资源生产、基础建设、服务业、物流和综合控股类企业。具体简述如下。

第一大类是技术制造类企业,在近年“中国跨国100大”名单中数量最多,占三分之一强。

这类企业“走出去”的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市场,以产品技术性能和售后服务打开海外市场,占据市场优势。这类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华为、联想、海尔、TCL、美的等,作为中国技术制造的代表,其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近两年光伏、新能源企业成为中企国际化新势力,大量企业新上榜,比如阳光电源、晶科能源等。疫情后出海声量大增的车企中,有吉利、小鹏先后上榜。

国企在这一类别中以重型机械装备、动力制造类企业为主,比如中国兵器、潍柴动力、上海电气、中联重科、中车和徐工等,汽车企业奇瑞2024年新上榜。

技术制造类企业的产品标准化属性较高,海外市场空间巨大,市场选择策略多元化,打开海外市场的方式也灵活多样,可以是直销,可以是跨国并购,也可以是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因地制宜、应势而为,兼而有之。相应地,这类企业的国际化组织形态多样,人员布局空间广阔。

第二大类是资源生产类企业,在“中国跨国100大”名单中也占三分之一强,数量略少于技术制造类。

这类企业奔着各种能源、矿产资源“走出去”,突出特点是以大型国企为主,民营企业数量仅个位数,除平常所知的石油、电力等能源生产类和钢铁、有色金属等矿产采掘和冶炼类,国企中还有两家粮农企业中粮和光明,国内对其海外存在感所知不多。

资源生产类企业的海外业务布局受限于资源所在地,出海目的地选择特定,海外业务呈点状分布,但具体每个点的投资和业务体量都很大,运营、决策相对独立,自成一体,难以像技术制造类企业在内部实现较高程度的全球一体化运营。

第三类是基础建设类企业,在“中国跨国100大”名单中占十分之一强,包括交通运输建设、电力工程、石油化工和城市建筑等基础建设类企业,均为国企。他们跟着项目“走出去”,为前两类中国出海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支持,算是他们的国际化生态伙伴。

第四类是服务业企业,可以分为传统服务类和新兴互联网类。在“中国跨国100大”名单中数量目前不足十分之一。

传统服务类企业只有四家,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东方航空,均为国企。它们的国际化驱动力也是市场,但海外市场拓展有限,比如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除了中国移动布局香港地区和巴基斯坦,其余两家在境外基本没有电信网络运营业务。

互联网服务业作为新兴业态,其产品较传统服务业具备内在的全球化属性,让企业天生具备国际化条件和动力,但在2023年前,“中国跨国100大”互联网企业只有腾讯一家,2024年,这一名单的显著变化是互联网企业数量增加,蚂蚁科技和滴滴上榜,2025年,阿里巴巴上榜。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中企出海“新势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上榜。

互联网企业倾向于以跨国并购和股权投资为主路径,腾讯是其中的“王者”,但它们的海外收入不到其海外资产的10%。

第五类是国际物流类,有两家企业:中国远洋海运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均为国企。它们从事国际物流业务,是传统行业中的“天生国际化”企业,也是支撑中国供应全球市场背后的力量。中国远洋海运在“中国跨国100大”排名高居前十,不仅拥有航运、物流业务,还有相关装备制造业,以及港口运营,比如去年开港的秘鲁钱凯港。

最后一个是综合控股类企业。这类企业在名单中的排名不稳定,与企业新增或减少了海外控股公司有关。

从上述六大类分析,中国跨国企业集体代表的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国家形象清晰可见,供应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和基建高手就是这一形象的主要定位。虽然传统服务业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弱项,但新兴互联网服务业正在迅速赶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联重科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