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新三样”重塑未来,中国创新药崛起与百奥赛图的穿越周期之道)
当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这一代“新三样”已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力军之际,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创新药,正汇聚成新一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被媒体称为“新‘新三样’”。
这并非简单的概念更替,而是中国产业升级逻辑的必然结果:从“规模化制造”走向“技术驱动创造”,从“市场红利”转向“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数字科技与生命科学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三重支柱。
创新药:新“新三样”的生命高地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说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躯干”,人工智能是产业升级的“大脑”,那么创新药则是关乎民生和战略安全的“生命高地”。它不仅承担公共健康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突破口。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药监局等部门持续出台支持政策。从医保支付机制到临床试验审批时限的缩短,制度性利好为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确定性。资本市场亦作出积极回应,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BD)交易额已突破647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
分析人士指出,创新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迈向“并跑”的关键阶段,头部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正在改变市场对这一赛道的长期预期。
产业升级中的“逆周期样本”
在全球生物医药仍处融资收紧、研发成本高企的背景下,百奥赛图(02315.HK)的表现受到市场关注。
根据公司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51.5%;净利润4800万元,不仅扭亏为盈,还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这意味着其“自我造血”能力初步显现。
股价走势同样引人注目。自2024年11月低点至2025年8月底,百奥赛图股价累计上涨近400%,在创新药板块中表现突出,显示资本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和盈利预期的认可。
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
与依赖单一管线的传统Biotech不同,百奥赛图依托技术平台形成了“创新动物模型+抗体分子转让”的双轮驱动模式。
其模式动物业务为研发提供了稳定现金流,而“千鼠万抗”计划则构建了一个覆盖1000多个靶点、超过百万分子的全人抗体库,被业内形容为“抗体超市”。这一体系大幅缩短了合作伙伴的研发周期,也为公司带来了可持续的授权收入。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与全球前十大药企中的七家达成合作,累计签署约280项抗体分子转让或开发协议,海外收入占比约70%。
技术壁垒与全球扩张
业内人士指出,百奥赛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厚实的技术壁垒。RenMab、RenLite、RenNano和RenTCR mimic等平台覆盖了单抗、双抗、ADC、纳米抗体等多种主流药物形式。
在知识产权层面,公司已在中、美、日、欧等市场累计申请专利超400项。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研发成果的独占性,也在国际合作中增强了议价能力。
公司还在波士顿、旧金山、圣地亚哥和德国海德堡设立分部,形成覆盖北美、欧洲和亚太的全球化网络布局。有分析指出,这种“Born Global”模式为其赢得了更多国际合作机会。
百奥赛图凭借技术平台与商业模式的双重突破,率先走通了盈利路径,被视为Biotech企业“穿越周期”的案例。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药物研发中的深入应用,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效率与产能的双重提升。对于百奥赛图而言,当前的盈利拐点只是开始,其全球化和平台化的战略或将在下一轮竞争中释放更大价值。
结语
新“新三样”不仅关乎产业结构升级,更关乎国家竞争力与民生福祉。创新药作为新“新三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更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
$百奥赛图-B(HK|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