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营口腔门诊面临大洗牌,瑞尔集团差异化发展稳穿集采阵痛期)
9月9日至12日,世界牙科联盟(FDI)2025世界口腔医学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作为全球口腔行业的年度盛宴,吸引了超过3.5万名全球专业人士参加。
技术渗透加速
“中国国产的口腔材料设备越来越好,中国的临床实力也越来越高。”这是瑞尔集团医疗事务执行总裁章锦才参展第一天的总体印象。“中国口腔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很迅速,从最开始慢慢追赶,现在已经超越。我相信要不了十年时间,中国口腔在很多方面要超越发达国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二十年前,中国口腔的设备、材料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是现在有很多都是国产的,而且国产产品又便宜又好用。
世界口腔医学大会每年在不同国家举办,旨在强调口腔健康对保障整体健康与福祉的重要性,是推动口腔领域国际合作的强大动力。自2006年以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增强,中国口腔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到2023年,全行业规模已达到1446亿元。机构数量也从2016年的6.5万家增至2025年的12万家-15万家,其中民营口腔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
参加此次展会的瑞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口腔医疗服务连锁机构,由创始人邹其芳于1999年创立,目前旗下拥有瑞尔齿科和瑞泰口腔两大品牌。截至2025年3月31日,瑞尔集团在中国15个城市拥有118家口腔诊所及医院,999名牙医。
“中国老百姓的牙病很普遍,但是来看的人还是很少一部分。”章锦才解释道,牙周有病跟很多疾病都有关,比如,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大肠癌和糖尿病都可能有关系,口腔细菌进入肠道后,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牙周炎又会加重糖尿病,所以,“口腔健康,全身才健康”。不过,与以往相比,现在中国老百姓的口腔健康意识已经提高很多,主动洗牙的人越来越多。牙周健康与慢性病关联度大,他举例称,在美国,商业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很看重口腔是否健康。如果口腔有问题,保险费会相对昂贵。
靠口碑穿越集采
民营牙科诊所一度与白酒、眼镜并称“三大暴利行业”。种植和正畸几乎成为口腔行业利润最丰厚两大业务,营收贡献占比超六成。然而,集采导致价格“腰斩”,严重冲击了民营口腔企业的利润核心,价格战和倒闭潮也纷沓而来。
“集采对瑞尔集团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集采主要针对种植和正畸,此前民营口腔行业,大家都发展种植和正畸,其业务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实际上这不是个好现象。瑞尔一直来都比较稳健布局,比如,种植牙业务在瑞尔集团集采前后的份额都是20%左右,正畸也在20%左右,集采前后,变化不大,我们的布局没有过分集中,所以占比一直很健康。”
他解释道,“我们一直主张回归医疗本质,要尽量保存天然牙,种植牙一定是最后的选择,实在没办法了才种牙。普通老百姓不能把种植牙作为第一选择,那是错误的。实际上牙科大量的治疗需要靠基础治疗,该补牙的要补牙,该根管治疗做根管治疗,因为天然牙周边有神经血管,你在咀嚼的时候通过神经会刺激你的大脑,而种植牙周边是没有神经的,没有本体刺激感觉。”
AI重塑口腔行业
关于行业内卷情况,章锦才认为,“行业竞争当前肯定在加剧,我认为现在民营口腔面临的是重新洗牌,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民营口腔的未来必定是走差异化道路。瑞尔是双品牌战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瑞尔齿科定位高端,不太受价格战影响,确保优质优价。而瑞泰口腔大部分参与集采,更大众化一点,部分瑞泰口腔医院还可以走医保,是非常便民和便捷的。”
尽管当前行业面临洗牌,但长远来看仍有巨大潜力。预计到2030年,我国口腔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200亿元。
谈及发展前景,章锦才认为,口腔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普惠医疗。一方面,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如远程诊疗、AI辅助诊断,降低诊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口腔医学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口腔医生,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此外,推进口腔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减轻患者负担,同时,拓展基层口腔医疗网络,提升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口腔医疗服务覆盖率,实现全民口腔健康。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瑞尔做了不少战略调整。比如,AI技术的深度赋能、对老客户群体的持续聚焦、双品牌战略的协同优势,以及内部精益运营与成本优化的有效实施等。
未来获客方面,瑞尔采取了“不扩张,求合作”的策略,章锦才表示,“我们的业务会向其他城市扩展,但是我们并不会直接去收购诊所这些重资产,我们会选择做医疗支持和医疗赋能等。有了AI加持,我们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帮助加盟商解决疑难复杂病例,帮助培训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