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市公司扎堆微短剧 做出新意是关键)
快速膨胀的微短剧市场,吸引了大量内容从业者。目前国内主要影视公司均已布局微短剧,同时,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抖音、快手等在内的平台型企业,也均已通过多种方式布局微短剧业务。
实际上,许多企业对微短剧的态度经历了从质疑、观望到接纳并参与的过程。作为新鲜事物的微短剧诞生之初,由于粗放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粗制滥造”的标签曾让微短剧被不少影视从业者质疑。
但随着微短剧市场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亲身入局。去年10月,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就公开表示,全行业都应该做微短剧,而不是把它当“洪水猛兽”,平台企业要做,制作企业更要做,一起共同改变这个市场。这以后,爱奇艺在微短剧上的投入持续增加。
近两年,许多A股公司也开始大力投入微短剧。根据观察,A股公司对微短剧的投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企业将微短剧作为重要业务转型方向,进行大力投入。比如从事数字阅读相关业务的掌阅科技就将微短剧当做业务结构转型方向。今年上半年,其短剧等衍生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已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更多的上市公司视微短剧为新兴方向,将其作为现有主营业务之外的补充,希望能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不管哪一种类型,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型影视企业的入局,对于微短剧产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大型影视公司有着更强的资金实力,他们的内容创作、拍摄制作能力也更强。同时,大型影视公司对作品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大型影视企业的入局,对于提升微短剧整体质量,扭转大众对于微短剧“粗制滥造”的印象,改善微短剧产业发展面貌有重要意义。
另外,微短剧如今已成为我国文化出海的又一重点细分领域。而海外市场更加复杂,风险相对较高,要真正打造出影响力需要长期的投入。在这方面,大型企业更有优势,目前一些风靡海外的微短剧应用,也多由上市公司主导。
不过,大量上市公司扎堆涌入微短剧赛道,也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部分追求规模的企业,可能更倾向采用“走量模式”,希望短期内快速提升微短剧业务规模,从而忽视了对内容质量的把控,而品质恰恰是内容产品的关键。
2024年,我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电影票房,微短剧用户的规模已接近6亿。面对如此庞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用流量题材吸引用户“上头”,难以长久。投入更多耐心,争取多做精品微短剧,做出新意,共同把微短剧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