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门行业】光伏行业“反内卷”改革先行 硅料率先涨价 当前或能乐观一些?)
金吾财讯 | 7月10日,光伏股再度走强,截至发稿,A股方面,拓日新能(002218)、协鑫集成(002506)涨停,晶澳科技(002459)涨8.85%,阳光电源(300274)涨5.49%,通威股份(600438)涨4.14%;港股方面,新特能源(01799)涨6.48%,阳光能源(00757)涨4.26%,信义光能(00968)涨4.23%,协鑫科技(03800)涨3.28%,福莱特玻璃(06865)涨2.08%。
此次光伏股走出一段赚钱效应的行情背后,是市场对政策预期的根本改变。来看近日几则消息:6月29日,人民日报推出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表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7月3日,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光伏行业企业及行业协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表示要巩固提升优势,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加快塑造我国下一代光伏产品的竞争优势。光伏行业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根据索比光伏网报道,光伏玻璃厂计划7月开始集体减产30%以响应“反内卷”号召。
几则消息突出的重点即为“反内卷,供给侧改革。”
过去,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价格战愈演愈烈,供需错配导致价格“内卷”现象严重。光伏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行业进入“生产即亏损、产得越多亏的越多”的状态。
在光伏产业链中,对价格影响最大的便是硅料。硅料在上涨周期中,产业链公司会因为存货涨价,而拥有较高毛利率。在本次供给侧管制的号召下,光伏硅料的价格也率先反弹。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消息,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80万元/吨,成交均价3.71万元/吨,环比上涨6.92%。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3.56万元/吨,环比上涨6.27%。本周硅料价格延续涨势,报价区间提升至4.5-5.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报价大幅上调25%-35%,但新订单成交量有限。
此次提价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为清库存导致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为符合“不低于成本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硅料企业一次性提价至综合成本线之上。在下游各环节市场价格尚未企稳的情况下,硅片企业短期内仍持观望态度,暂未大规模接受涨价,因此本周硅料新单成交清淡。值得注意的是,本周虽新增订单较少,但受涨价预期驱动,前期已签订单执行力度有所增强,下游催单意愿强烈,与前期频繁毁单形成鲜明对比。可见,硅料市场已呈现触底企稳的态势。
据SMM了解,主流硅料企业报价逐渐开始清晰,7月10日多晶硅价格指数为44.8元/千克,N型多晶硅致密/复投料报价43-49元/千克,颗粒硅报价41-46元/千克。部分企业报价49元/千克,部分稍靠后企业报价45元/千克左右。据了解导致报价较此前预期较大幅上涨原因在于此次完成成本核算中的折旧成本或将按照全产能折旧来算,拉高了折旧成本线。
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市场消息显示,7月9日,多家硅片企业上调了硅片报价,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在8%—11.7%。对此,多家硅片厂商人士向记者证实,在9日下午上调了硅片报价,而且是一线及二三线企业普遍上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调价突然,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今日下午更新的价格信息并未体现出本次报价变动,该机构数据显示,本周部分尺寸硅片成交均价仍有1%左右降幅。
业内人士反馈,本次硅片报价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涨价引发的传导效应;但是,由于国内光伏市场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下游电池环节能否接受本次硅片提价还有待观察。
并且光伏原料多晶硅在期货市场也同步走强,今日多晶硅9月合约盘中一度涨超6%。光伏股也随之修复股价。但这这种价格修复更多反映政策预期而非基本面实质改善,实际供需格局的优化还需等待实施细则的落地推进情况。无论如何,对比4、5月份抢装潮推升的板块反弹,当前似乎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展望未来,华泰证券认为,光伏玻璃反内卷急迫性较强,龙头企业有望带头减产。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水泥、玻璃等细分行业主动推进“反内卷”。当前价格下光伏玻璃可能面临全行业亏损,而2025年下半年需求缩量和高库存将进一步增大价格压力,因此“反内卷”的迫切性较强。梳理测算光伏玻璃供给端可能的增量与减量,相较2018年底部周期,实现再平衡或需要更长时间,源于潜在增量或压制光伏玻璃价格中枢上移,而堵窑减产有上限,行业只能加大冷修停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