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药新政强调引入“耐心资本” !一级市场投资人信心大增)
7月1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我国创新药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加强对创新药研发支持、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强化组织保障等5方面提出16条举措。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若干措施》出台加大了对创新药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完善了对创新药发展的全链条支持。出台的核心逻辑是进一步促进创新药研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进一步拓宽创新药的支付渠道;进一步提高创新药的可及性,满足百姓多层次的用药需求。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今日也再度爆发,君实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带动了整个市场的投资热情。随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禾元生物成为首家过会的企业,有投资机构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落地,真正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为股权投资市场面临的退出困境提供政策信心。
创新药新政强调引入“耐心资本”
具体来看,《若干措施》有以下亮点:通过完善医保支付,加快将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促进医院使用,鼓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配备和使用创新药;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覆盖医保目录外的创新药费用等多项措施的出台,畅通创新药的市场准入,为医药创新的投资回报提供可靠保障。
高特佳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于建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一级市场创新药投资来说,一方面,《若干措施》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为创新药引入了耐心资本,使得创新药企有望获得更长周期的资金支持,也让一级市场更有信心投入早期研发项目;另一方面,措施引导和支持聚焦重大传染病、高发重大慢性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重大专项,上述领域将成为投资机构的关注重点。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多项突破性进展。从多款创新药集中获批上市,到企业在国际学术舞台展示亮眼临床数据、出海交易金额屡创新高,行业活力尽显。2025年医药板块也成市场投资主线。总体来看,中国创新药行业已进入“政策红利→盈利兑现→估值重塑”的正循环,投资范式已从单一研发管线估值转向“全球化+商业化+政策豁免”三维驱动。
于建林分析,从机构投资逻辑来看,会更加聚焦企业的基本面验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项目筛选:首先是大病种,例如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其次是优秀的临床数据表现,例如全球进度前三或数据最优。最后是我们会关注具备海外授权潜力和自主出海能力的企业,出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判断因素。
他还表示,从估值体系看,由过去管线估值转向商业化盈利与BD兑现。另外,从赛道选择来看,会更加聚焦技术壁垒与政策豁免领域,例如高技术平台型(ADC、PDC、TCE、双抗/多抗)、下一代免疫疗法、siRNA以及商保目录覆盖的高值药(肿瘤、罕见病)等。
一级市场生物医药投资信心大增
除了政策方面,资本市场上市通道也逐渐打开。近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过会企业。禾元生物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自创立以来,该公司便将业务聚焦于“重组人白蛋白”这一蓝海赛道。
据悉,禾元生物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程序,预计将于近期获批上市,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药品。目前,禾元生物收入主要来自药用辅料、科研试剂等非核心产品,核心创新药产品正在研发,尚未产生收入,因此目前处于亏损阶段。但业内预计,随着核心在研产品获批上市,禾元生物收入将有较大提升,亏损也有望缩窄。
“禾元生物的过会,极大提振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一级市场投资信心。对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尤其是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来说,上市通道将再次打开。”于建林说,“对投资机构来说,退出路径优化和投资周期缩短,将更敢于布局临床前至临床早期(I/II期)项目,特别是敢于投资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平台型公司,例如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新型递送技术,以及投资突破卡脖子领域。此外,对项目的估值逻辑也将从‘管线数量’转向‘技术壁垒+市场独占性+商业化前景’。”
港股方面创新药板块也成为焦点。今日,港股国际化眼科创新药第一股——拨康视云成功登陆港交所。自2018年起公司累计融资11.3亿港元,获得远大医药、中银国际、鼎晖百孚等机构支持。倚锋资本作为陪伴者与赋能者,于2022年以数千万资金参与其C轮融资,见证并助推其从临床开发到正式上市的关键跃升。而禾元生物也是获得倚锋资本投资的企业之一。
“过往全球眼科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发已获批药物的改良工艺或剂型,而不是发现新的靶点或作用机制,创新药较缺乏。”倚锋资本CEO朱湃说,“很多眼科疾病进展在全球范围都没有对应药物,没办法控制和延缓疾病进展,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不得不进行手术,翼状胬肉便是如此。”正是基于行业的洞察与临床需求的研究,倚锋资本敏锐地捕捉到了拨康视云及其CBT-001带来的突破性希望。
投资以后拨康视云核心管线研发进展迅速,治疗翼状胬肉的CBT-001,从临床早期,到完成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全部患者入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CBT-009;治疗干眼症的CBT-006和治疗血管化睑裂斑的CBT-004,从IND阶段到陆续完成临床二期试验,进入临床三期。
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朱湃强调倚锋资本将始终以推动生物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使命,随着拨康视云核心产品陆续上市,中国眼科创新药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席位,为全球眼疾患者提供更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