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股前瞻 | A+H风潮迭起,海天味业赴港上市寻求国际化新机遇?)
延续A+H风潮,中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商之一的海天味业(603288.SH)成为又一家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A股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已有近二十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继美的、顺丰后,仍有更多国内优质企业选择进军港股市场,不仅拓宽了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也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更多优质投资标的。
作为国内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此次海天味业赴港二次上市选择中金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据市场消息,公司计划融资至少15亿美元(折合约117亿港元)。
“双标”事件后赢业绩回暖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海天味业起源于400年前的佛山古酱园,也是首批中华老字号。自2014年上市至今,公司营收规模由98.1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5.59亿元。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丰富的产品矩阵,其中最常用的酱油、蚝油,海天味业市占率均为全国第一。此外,还生产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等在内的十大系列、30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
此前,受添加剂“双标”事件影响,海天味业深陷舆论漩涡,2021-2023年,公司营收由2021年的250.04亿降至2023年的245.59亿,净利润从66.71亿元降至56.27亿元。
而2024年以来,公司业绩有所恢复,净利润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营收增速也整体保持在9%以上。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11.23%。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2.43亿元,同比增长9.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2亿元,同比增长10.50%。
其中,从产品划分来看,酱油依旧是营收“大头”,收入为103.38亿元,同比增长7.40%,前三季度顺利突破百亿大关;蚝油营收20.34亿元,同比增长9.01%;调味酱营收34.27亿元,同比增长6.38%;包括食醋、料酒、复调等在内的其他产品营收31.66亿元,同比增长19.88%,增长速度最快。
近年来,国内调味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从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看,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及ST加加的营业收入分别是203.99、15.31、39.46、22.88、10.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8%、-6.51%、-0.17%、-1.85%及-14.92%,仅有海天味业实现正增长。
从业绩层面来看,公司选择在此时业绩回暖阶段赴港上市,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窗口期。
拓展国际化积极求变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调味品生产商,海天味业已连续二十七年于中国调味品行业保持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以2023年的收入计算,公司市场份额为4.5%。
而在国际市场中,海天味业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2023年调味品业务收入计算,海天味业在全球调味品行业中排名第五。其中,自2013年至2023年,公司是全球调味品前十大企业中,唯一实现收入双位数复合增长的企业。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至今已实现几乎100%地级市全面覆盖以及近90%的县级市覆盖,渠道覆盖已几近饱和。
由此,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海天味业赴港上市,是公司向国际市场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契机。若在港上市成功,国际投资人将可参与对海天味业的投资,,也将有助于推动海天味业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步伐。
从此次公司上市融资规划来看,除产品开发及产能扩张、供应链数字化外,海天味业也计划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建立其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以提升全球影响力。
对于这一问题,公司曾针对“公司在国际化调味品这块做了哪些努力?已经在哪些国家进行了市场布局?”的提问于投资者交流平台表示,公司产品一直以来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未来公司依然会持续关注国际市场。但具体的数据,海天味业并未在历年财报中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海天味业迎来管理层变动,程雪接替庞康成为海天味业新董事长。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海天味业正积极求变。而海天味业赴港递表,也被业界认为或是新任掌门人履新后的“第一把火”。
对于A股公司赴港上市,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有利于公司通过境外资本市场了解国际的商业准则,为企业拓展国际建立基础,并可通过境外资本市场向境外投资者进行推广,扩大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由于内地股市和港股存在差异,导致上市公司难以平衡,也为公司治理机制带来挑战;此外,A股上市公司可能对国际投资者的关注焦点缺乏深入理解,同时国际投资者也可能对国内市场的行业动态和政策导向不够熟悉,当中的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存在较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