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券商自营悄然加大布局力度)
受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股市行情波动等因素影响,券商自营业务将目光转向权益市场的红利资产。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悉,去年以来,多家券商自营增加了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并仍会考虑在组合中增加更多的红利资产。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账户也为担忧资产价格变动冲击业绩的券商带来更多帮助。不过,券商仍然担心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整体财务报表恶化,对于增配红利资产整体仍然比较克制。
业内人士介绍,券商增配红利资产,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新金融会计准则运用等政策变化。新金融会计准则调整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方式后,券商的金融投资资产可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四个科目。其中,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主要包含高股息股票、永续债等资产,是俗称的权益OCI科目,持有的股票计入该科目后,公允价值波动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持有期间股利收入计入投资收益,运用该科目可以有效平抑短期的利润波动。
1 券商自营增配红利资产
“随着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红利资产的相对价值更加凸显,现在券商自营增配红利资产在逻辑上是顺畅的。”上海一家券商自营部门股票业务负责人王军(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过去两年间,红利资产的表现颇为亮眼,致使不少券商自营将其置于配置的重要位置。
“我们去年确实增加了红利资产的配置,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部分企业随着资本开支高峰结束,分红能力增强,在政策鼓励下,提升了分红规模,分红稳定性也在增加,以股息率计算的投资回报更能算得过来;二是很多股票分红率增加的核心原因是股价偏低,事实上个股本身还具有一定的成长性,购买这些股票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收益。”另一家券商自营业务人士李勇(化名)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
李勇还表示,在自己团队负责的权益头寸中,前两年红利资产的规模增加了20%以上。
券商财务报表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券商增配红利资产。从2024年三季报来看,不少头部券商其他权益工具金额较去年6月末大幅增加。
比如,中信证券其他权益工具的总额从95.14亿元增至672.56亿元,增幅超604%。国泰君安从18.75亿元增加到了92.67亿元。中金公司这一科目则从0增至17.87亿元。
据中信建投统计,2022年~2024年上半年,108家样本券商的金融投资资产总规模分别为6.2万亿元、7.1万亿元和7万亿元,其中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分别为965.8亿元、2277.9亿元和3760.9亿元。
华创证券此前分析,少部分其他权益工具配置目的是自建券池,然而,需要券商自建券池的对手方的策略主要是股票多空、融券T+0及行业类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套利,且这些策略规模目前总体都不大,近两年策略规模增长也不明显,所以判断近两年券商其他权益投资规模大幅增长或许主要是为了红利资产而进行配置。
“不同的公司增加的可能是不同的资产。比如中信证券增加的规模较大,可能大部分都是永续债,但是红利资产的增加也在考虑范围之内。”有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另一位券商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因市场变化而波动较大,对业绩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红利类资产具有低估值、低波动、高分红属性,有利于获取较稳定的投资回报,未来配置上可能是红利加新质生产力两条主线,既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监管指引,也能稳定自身的敞口收益,尤其是随着互换便利资金的到位,对收益稳定性的要求将更高。
2 提升抗风险能力
前述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对记者表示,OCI账户的特性是股价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分红计入当期收益,保险资金对OCI账户的配置需求很大,配置上也以红利资产为主。券商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和主流机构较为一致,也能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李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我们在增配红利资产的过程中,就考虑到了对于OCI账户的运用,部门也是考虑到OCI 账户带来的方便,才允许我们在相关资产上的配置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互换便利也推动了券商在红利资产上的配置。2024年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同意20家证券、基金公司申请互换便利(SFISF),首期操作额度5000亿元。券商使用该工具时风控指标有一定松绑,符合条件的投资可计入OCI科目。这使得券商能够以较低资金成本获取资金,并将其投向OCI科目下的高股息策略资产。
新年伊始,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开展了第二期互换便利招标,第二期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首次互换便利的中标费率为20BP(基点),加上国债或央票在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首次中标的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成本不超过2.5%。到了第二批,央行公布的中标费率由20BP降至10BP,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因此,泛红利资产的股息率仍有一定吸引力,从息差角度看,这类资产是配置首选。
证券时报记者此前也了解到,为支持互换便利工具发挥市场化作用,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和投放节奏,其中部分公司通过集中、大额投资低波红利股票,践行长线持有策略,为市场引入稳定资金。
3 增持红利仍有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反馈,券商自营在红利资产方面的布局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中信建投非银团队通过拆解OCI账户,测算了券商自营增持红利资产的空间。
中信建投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108家样本券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总规模是3760.9亿元,占金融投资资产总规模的5.4%。从比重角度来看,2024年6月末,业内权益OCI资产规模占金融投资比重较大的前五家占比在17%~24%。
“假设券商金融投资资产规模稳定在7万亿元左右,若越来越多的券商自营效仿今年以来重视红利策略取得成效的券商,将权益OCI的配置占比提升至10%以上,则还能够撬动约3500亿元的券商自营资金(含永续债)。”中信建投表示。
不过,一些券商对于增持红利资产仍然态度谨慎。“虽然一些红利资产放入了OCI账户,但是如果资产波动比较大,仍然会给券商带来压力。因为券商不仅要考虑利润表,还要考虑资产负债表,只有整体上有利可图,券商才有进一步加大配置的动力。”王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另一位券商自营人士也表示,对于大部分券商而言,去方向化和资产多元化对于自营部门的吸引力可能更强。
“红利资产是一种可选项,但毕竟是权益资产,其本身波动性比较高,券商自营未来可能还是需要通过多资产的配置,降低整体投资的波动性,才能更好创造价值。”李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