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信(1697.HK):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来源:格隆汇 2023-04-12 18:35: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山东国信(1697.HK):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在金融去杠杆化和业务三分类大背景下,信托行业如今已逐步进入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和差异化竞争的新阶段。行业内不少信托公司通过发展新领域、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4月12日,山东国信(1697.HK)在香港举行2022年全年业绩发布会。

那么,公司在行业内的表现情况如何? 

财报显示,2022年山东国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9.90亿元,同比上升19.4%,经营收入达14.45亿元人民币;除所得税前利润5.91亿元,同比上升27.1%,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可以看到,尽管面临着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等复杂的外部环境,山东国信交出的财报仍然可圈可点,展现了其稳健经营的一面。 

1、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战略支撑,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从山东国信来看,近年来,公司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持续推进业务转型,一方面,积极优化资产结构,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标品业务、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慈善公益信托业务等多种回归信托本源业态。得益于此,山东国信实现了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双提升。 

从财报来看,过去一年山东国信主动管理业务取得稳步增长,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带动业务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 

目前山东国信已经搭建完成固定收益类、混合类以及权益类主动管理产品线,截至2022年底公司标品资产规模超800亿元人民币,主要产品线市场业绩良好,受到业界认可。其中,“泰山宝”获“信托业金牛奖一年期固收类产品奖”,“山东建设发展基金”“蓬莱阁”“解放阁”“核心优选稳健”等多个产品系列业绩表现位居同类产品前列。 

主动管理取得持续突破的同时,公司继续做大做强创新业务,持续发力家族信托和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培育成长动能。 

过去一年,公司在家族信托业务方面表现较为出色,继续保持行业前列地位。截至2022年底山东信托家族信托存量规模264.6亿元、同比增长20%。此外,2022年内公司新增四单慈善信托,慈善信托存续规模规约9000万元。 

考虑到家族信托业务在国内仍然处在早期发展阶段,随着超高净值家庭数量的不断增加,叠加外部风险不确定性升温环境下倒逼企业主重视资产管理与风险防范,公司在家族信托业务方面还将持续受益市场需求的扩大。 

总的来看,山东国信搭建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并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公司主动管理业务的占比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凸显公司资产管理的实力。眼下伴随市场进入回暖期,公司资产管理板块有望迎来新机会,带动业绩进一步表现。 

2、转型持续显现成效,深耕布局下坚持做行业长跑者 

近日,一则信托行业的重磅消息发布引发市场关注。3月24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明确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并在每一大类业务下细分信托业务子项。这意味着在经历了近年来行业的持续整顿与肃清后,回归本源、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发展正是监管要求的方向。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只有积极培育适应这一新方向的专业化能力,结合自身优势推动差异化发展,方能在行业的转型变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结合山东国信的情况来看,凭借在行业内的长期深耕,公司对行业发展方向有着较强的洞察力。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主动培育业务转型新引擎,不断夯实系统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转型发展内生动力。 

在财富管理转型方面,山东国信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变革,围绕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加强自主营销能力和拓展新的代销渠道,以推动业务增长和提高客户满意度。2022年其自主营销规模达283.49亿元、同比增长75.3%。 

在数字化转型建设上,公司积极推进多项金融科技项目的建设,深挖业务需求场景,提升在线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借助在金融科技建设方面的深度布局,公司获得了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方式,为业务拓展乃至商业模式的升级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进而帮助公司在数字时代保持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山东国信在围绕主业转型、财富管理转型、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均取得了还算不错的表现。通过转型,山东国信调整优化自身其业务结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的变化,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转型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也为其长远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