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步入收获期、新BD模式加持,和誉-B(2256.HK)成长性蓄势待发

来源:格隆汇 2023-03-16 09:50: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管线步入收获期、新BD模式加持,和誉-B(2256.HK)成长性蓄势待发)

2022年,疫情反复、国产替代、贴息贷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可以看作是医药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

港股医药市场也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跌宕起伏,细分领域中如创新药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已是市场的共识。笔者认为,2023年随着疫情逐步放开、政策逐步见底,相信等待医药市场修复的契机并不会太远。

笔者认为,我们更应以长期的视角去审视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公司研发实力、产品的创新性、布局领域的市场空间、企业现金流循环是否通畅、抗风险能力等多个维度。

恰好眼下正值港股财报季,和誉医药作为一家专注于开发创新且差异化的小分子肿瘤疗法的创新药公司,于3月15日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2年,和誉医药在逆境环境中依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稳步推动在研产品临床进展。公司的研发开支由2021年的2.2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3.79亿元,同比增长67.7%。

这背后主要是由于公司拥有充沛的现金流,能够为在研产品顺利推动临床进展做支撑。财报显示,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高达22.6亿元,是港股早期创新药公司中为数不多的拥有这么高现金储备的公司。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在此不妨以和誉医药为参考,谈谈笔者对当下创新药领域投资的一些思考。

厚积薄发,加速迈向创新收获期

从这份成绩单来看,和誉医药前期的研发投入成果正逐步显现。

据悉,和誉医药的在研产品均为全球潜在的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小分子药物,靶点广泛涵盖FGFR4、泛FGFR、CSF-1R等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市场,有着较大市场潜力。

多元且差异化的管线矩阵既为和誉医药提供了高质量增长的有力引擎,又大幅提升了其抗风险能力。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尽管2022年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防疫管控导致许多创新药公司的临床进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停滞和放缓,但和誉医药的各项临床工作依旧在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例如,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ABSK021不仅是公司管线中所有候选药物中首个获批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小分子抑制剂,也是国内创新药领域里开发的首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高选择性CSF-1R抑制剂

同时,ABSK021还已获得中美两国双突破性疗法认证。

对于和誉医药而言,一方面,公司成为FDA认可的中国Biotech之一,迈向美国市场的出海路径再提速,彰显出其创新研发实力。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日后ABSK021将享受一系列加速药物开发的政策,临床开发过程和成药进展更加高效,并且提交上市申请时也能获得优先审评,利于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针对治疗TGCT患者的药物获批上市,若ABSK021能顺利实现商业化,不仅将极大的满足国内TGCT患者的治疗需求,也能助力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中,FGFR作为“不限癌种”疗法聚焦的热门靶点之一,和誉医药迭代研发已打造出完善的FGFR管线。

例如,ABSK011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小分子FGFR4抑制剂,用于治疗FGF过表达的肝细胞癌。无论在单药还是联合用药上,都展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弗若斯特沙利文显示,目前FGF19/FGFR4过表达的患者数量约占全世界肝细胞癌患者总数的30%,患者群体较为庞大。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款FGFR4抑制剂获批上市,市场治疗空白亟需填补。

因此,ABSK011作为潜在的FIC产品,有望为FGF过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提供新型治疗选择。

另外,和誉医药已开展ABSK091联合百济神州的抗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ABSK091的这项临床试验是中国首个FGFR抑制剂与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联合试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和誉医药在FGFR领域中的技术领先性和创新性。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整体而言,和誉医药在2022年中展现出韧性生长的一面。ABSK021即将迈向收获期,ABSK081、ABSK011、ABSK091等多个在研产品也相继获得临床概念验证,成药性得到确定,管线风险大幅减小,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以早期研发为起点,探索BD新模式

从全球创新药龙头企业过往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夯实自身内功的同时,亦要不断寻求外延合作机会。双方通过资源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加速推动靶点探索和创新产品的开发,是创新药公司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必然路径。

凭借着自身研发能力和丰富管线矩阵,和誉医药在2022年不断探索BD新模式。

2022年1月,和誉医药与全球药企巨头礼来达成了co-discovery全球合作和独家许可协议,涉及潜在里程碑款2.58亿美元以及基于销售额的分级销售分成。双方将针对特定靶点进行创新小分子药物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领域的全面合作。

不同于国内创新药企常见的BD合作(如出售创新药物的商业化权利),和誉医药与礼来的合作从新药早期研发开始,深入贯穿药物完整生命周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BD合作的全新模式。

笔者认为,独特新颖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和誉医药加速研发出同类首创药物,高达2.58亿美元的合作金额也彰显出礼来对于和誉医药研发能力的肯定以及未来增长潜力的信心。

今年3月,和誉医药再次达成一项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产品的授权许可。

公司授予艾力斯新一代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ABK3376在中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区域研究、开发、制造、使用以及销售的独家许可。艾力斯有权在达到行权条件时选择行使海外权益,将授权区域扩大至全球范围。

据悉,艾力斯将就此项授权向和誉医药支付最高不超过1.879亿美元的首付款、开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加上相应比例净销售额的许可提成费。

从礼来到艾力斯,和誉医药的新BD模式正在逐渐跑通。短期而言,首付款的现金收入能够更好的支撑和誉医药其他在研产品的临床推进。长期而言,管线商业化进程的推进也将加速反映到公司业绩层面。

2023:创新药行业或迎政策估值双重共振

站在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上来看,2022年,尽管整个创新药领域的表现相较于前两年显得稍有些冷,但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消极,而是更加冷静和谨慎。

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将走出疫情的阴霾,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将更加乐观,或将为创新药产业链带来短期机遇和长期复苏。

于政策层面,政策作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我国也在不断发布创新药支持政策,优化创新药行业格局。

2022年,上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的出台,下到《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各省各地具体措施的落地,都无一不在加速规范创新药领域发展,引导创新药企进行差异化创新。

近期全国两会期间,促进国产创新药发展也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于估值层面,经历了2022年的估值调整,港股生物医药市场当前估值处于低位区间,正处于筑底阶段,安全边际较高。笔者认为,在创新药板块长期增长逻辑未变的情况下,后续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今年以来,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上,创新药赛道的景气度都有着明显提升。

一级市场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如仁景生物、药捷安康等近20家创新药公司先后获得大额融资。二级市场中,去年底以来,港股生物技术板块开启了一轮上涨行情,回暖趋势已现。

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笔者认为,在政策支持助推创新药行业发展的长期增长逻辑下,随着疫情放开、融资回暖,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估值和政策的双重共振,开启新周期的新起点。

市场中的券商等专业机构同样也对后续创新药市场的走势表示看好。例如,华创证券指出,2023年,随着流动性收紧、产业内卷、医保压制等负面因素影响逐渐消退或扭转,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政策压制出清、产业成长增量、加息周期进入下半场等多重拐点。

结语

如今,在不断激励优化医药创新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的创新药市场已经开始从数量逻辑(如me-too速度等经营指标)向质量逻辑(创新性、差异化、国际化、FIC/BIC等产品指标)转换。

换句话来说,同质化的产品正逐渐失去竞争力,只有拥有深厚的技术能力、差异化的产品布局、国际化等能力,才能给创新药公司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从而保证其长期商业价值预期。

看到和誉医药,多元且差异化的管线矩阵、充沛的现金资产和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公司管线正逐步进入收获期。良好的成长潜力叠加新BD模式的探索,和誉医药正是符合上述特征,其背后所蕴含的成长性值得期待。

总体而言,和誉医药新一轮成长周期轨迹已逐渐清晰起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