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析 | 三个层面揭示维信金科(02003.HK)量质平衡发展的格局

来源:格隆汇 2022-03-25 09:00: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财报解析 | 三个层面揭示维信金科(02003.HK)量质平衡发展的格局)

3月23日,维信金科公布2021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全年总收入34.5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4.4%;同期经调整净利12.13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实现大幅扭亏。

此外,在本次财报中,维信金科还宣布了年度分红计划:即派发年度期末股息0.15港元/股,这也是继2021年度中期派发0.20港元/股股息后的年内第2次分红计划。据统计,两次累计分红达0.35港元/股,以3月24日当日收盘价计,年度股息率接近10%。

与此同时,公司还给出未来几年的股息政策指引:计划将每年20%-30%的净利润拿出来作为分红,此举不仅表达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也有利于提升公司自身对绝对性收益资金的吸引力。

如果说上半年得益于疫后宏观经济复苏助攻,那下半年更离不开维信金科自身经营策略的积极调整与应对。财报显示,去年下半年,公司实现收入增长15.3%达15.78亿元;同期经调整净利增长64.9%达4.08亿元。

去年下半年消费金融领域面临以利率下降为代表的监管升级及竞争加剧。如今来看,面临严峻的行业环境,维信科仍然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发展的良好格局,这主要又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贷款撮合业务规模稳步扩大,资产质量总体趋稳。

财报显示,2021年,维信金科实现总收入增长34.4%达34.58亿元,其中贷款撮合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5.9%达15.40亿元,占比达44.5%,较上一年同期大幅提升了16.8个百分点。

这主要得益于贷款撮合规模及资产质量的改善。其中,维信金科2021年全年的贷款撮合规模同比增长15.6%至232.49亿元。资产质量方面,尽管一至三个月的逾期率三个月以上逾期率有所波动,尤其是下半年,但去年全年的首次付款逾期率较为平稳,基本在0.42%左右,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且明显低于公司此前给出的指引(0.5%)。

其二,用户基数继续扩大,客群不断“上浮”。

贷款撮合规模稳步扩大,得益于用户基本盘的扩大。财报显示,2021年维信金科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增长24.4%至1.125亿。

与此同时,维信金科技于去年开启了客群迁移的探索,即通过优化客群结构,来改善客群质量。其实,公司去年的资产质量表现(正如上述提到的),就已是该策略奏效的有力佐证。

对此,公司也在财报中表示,为了寻找并获得高质量客户群,公司采用了全方位的渠道合作,以更好地与目标客户沟通并为他们提供价值。并通过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大数据获客模式,得以提升运营效率、加强目标客户识别能力及市场渗透率。此外,还不断优化在线应用程序和系统,以提升客户体验,从而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回头率,为公司带来长期价值和利润。其中,去年复贷量就占贷款规模比例高达85.0%。

其三,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有望优化融资成本。

对于维信金科这类金科企业来讲,更为多元且长期的外部融资渠道可以确保公司能覆盖足够广泛的客群,从而实现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同样也有利于融资成本的优化。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维信金科拥有69个外部融资合作伙伴,包括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基金,形成了一个多样化且丰富的融资库,以支持公司目标,即满足那些未得到充分服务的、高质量的优质及近乎优质借款人的借贷需求。此外,担保公司、第三方担保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也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可确保公司融资的灵活性,并为公司融资伙伴提供保护。

结语

上述三个层面,较为充分地展现出维信金科发展趋于高质量的经营格局,作为金科行业的核心企业,这份财报也称得上是有一定的含金量。

基于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维信金科不仅在去年开启了分红计划,还不断展开回购。财报显示,截止2021年末,维信金科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9.08亿元,增长27%。而公司在2021年共耗资1817万港元购回324.9万股股份并予以注销。

目前,维信金科的总市值已不到净资产的一半,市盈率还不足2x,隐含年回报率高达80%。再考虑每年还能拿到20%-30%的利润分红,吸引力可见一斑,尤其是对于追求安全边际及稳健回报的长期投资者来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