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股 - 港闻资讯 - 正文

A股港股化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证券时报 2017-11-20 09:01: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股港股化离我们有多远?)

1992年10月5日晚上7点多,30岁的TVB金牌监制韦家辉的call机被打爆。在当晚播出的《大时代》开场戏中,丁蟹带四个儿子集体跳楼的片段,引发全城热议,报馆接投诉电话接到手酸。TVB最高层马上召见韦家辉,“他们没有责怪我,反而耐心地向我解释,这出无疑是好剧,但真的接到太多投诉,所以一定要调、要剪!”

为力保心血,韦家辉据理力争,“我跟两位总经理拗了很久,包括比较粗俗的台词,最后给我拗到可以出街,只是那句要调低声量。”当时正值90年代初期,社会较保守,一些很残暴的戏也被剪掉。最后,这部戏照常播出,时间改到晚上九点黄金档,并创下收视神话。即使23年之后的2015年又双叒叕一次重播,首集收视仍打破凌晨时分的收视纪录。

时至今日,《大时代》仍被很多人视为无法超越的港剧经典,并且贡献了史上最经典的表情包之一。

以及一个拥有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词条的“正规”效应:丁蟹效应。

剧中的场景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上图中令到郑少秋震惊的一幕正是1973年港股的暴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四会鼎立,股票买卖炙热疯狂,从1969年到1972年,短短四年间,恒生指数猛涨了七倍,街头巷尾阿公阿婆都在炒股。当时的港府为了遏制股市的狂热,竟然动用消防措施,对交易所发出火警危险通知书,命令其减少楼宇内的人数,但是也无济于事。这是所谓的“鱼翅捞饭”时代。

与此同时,监管不到位,不规范操作层出不穷,空壳公司大量上市。这一点在《大时代》中也有所体现,当时著名的“香港天线”跌停倒闭事件,在剧中被改名成“世界天线”,被方进新大骂“无资产无业绩都可以上市”。

大跌终于来临。从1973年3月至1974年底,恒生指数跌幅超过90%,这是香港股票普及后第一次暴跌,也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幅度的下跌。此时的港股市场,股票只有不到300只,超过90%的投资者为华人,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

随着股市大跌,香港出现了经济衰退,工业界遭受的打击最为沉重。大批工厂停产倒闭,能维持开厂的也只能靠减少开工日来勉强维持生存。失业和半失业人数剧增,1975年全港失业人数突破20万人。也就是说,股市的崩盘引发了“系统性风险”。

为此,香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股市。1986年,远东交易所、金银交易所、九龙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俗称“四会”)合并,成立香港联交所,引入机构投资者,香港市场开始了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的香港证券市场,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证券市场,并一直以美国资金为主导,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香港大量的散户逐渐退出市场。

这些年来,香港多次重播20多年前的《大时代》、《创世纪》等股市题材的电视剧,但很少有导演再拍以股市为主线的电视剧,像近年拍摄的《窃听风云》系列电影,也只是以1973年香港股灾为背景。艺术来源于生活,或许现在的香港已经很难看到全民狂欢于股市的景象。

美股

美国人口3亿,股市开户人数8000多万,开户人数占总人口近30%,这一比率远远高于中国。然而 “全民持股”不等于“全民炒股”。

1792年,以24名股票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梧桐树下签订交易协议为标志,美国股市诞生。

一开始,美国散户同样将股市看作一夜暴富的地方,市场上同样充斥着内幕交易、前端交易、金字塔骗局、庞氏骗局等各种把戏。然而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熊市的教训之后,美国散户投资者醒悟了,把闲散资金交给更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打理。于是在美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崛起了,而散户大多数成了机构投资者的客户。

1945年,美股超过93%的部分直接为美国家庭所持有。随后在经历了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和石油危机之后,散户投资者数量大减,机构投资者开始兴起。

1974年至1982年间,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所持有的资产规模奇迹般地增加了百倍,从不到2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0多亿美元,而如今共同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大约为20万亿美元。美国家庭是共同基金的最大持有人,美国家庭资产的22%在其持有的股票基金里面。而这个比例在1980年只有3%。

有意思的是,从收入结构看,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中80%持有共同基金,年收入在7.5到10万美元的家庭中60%持有共同基金。而年收入在3.5到5万美元的家庭中只有29%持有共同基金。

据统计,目前美国大约有5490万家庭拥有共同基金产品,占到美国家庭总数的43.6%。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散户日均成交量仅占总成交量的11%。

美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1950年美国散户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曾高达94%,到1980年这个数字也有63%。用了30年的时间,美股消灭了40%散户。现在,散户的比例已下降至11%左右。

不知道目前的A股是处于美股的哪个阶段?

A股

很多大的变革往往是由一个不起眼不经意的开始,后来才发展到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A股的变革是从哪里开始的呢?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后来深港通也来了,接着是MSCI,新股发行常态化,站在当时的时点上,有多少人会意识到,这将改变他们几十年来的投资习惯?

时至今日,这种变革或许还不能称得上浩浩荡荡,可能只是前奏,更大的变革还在后头。

A股曾在牛市顶峰时创造了日交易额破两万亿的空前纪录,谁能想到,如今很多中小股票也将陷入流动性匮乏的窘境,港股中那些仙股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股票,越来越庞大的机构投资者。资金正在往优质公司集中,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会被忽略,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求关注 ”。

有网友表示:

或许,未来很多利润2000万以下的公司会跌到2亿市值,甚至更低,如果市场不给这些企业估值,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就会给自己多发点工资奖金,干脆连2000万利润也不要了。所以现在很多亏了80%的人,未来还可能亏80%。

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

A股港股化,在很多人眼里,这就像是“人最终都是会死的”一样,正确而无用的废话,又有“中国特色”加持,太遥远了!

然而,谁又能想到,如今已有一批个股单日成交额不足千万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